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潮阳恩溢学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      )                  

A、考古发掘          B、文献查阅           C、道听途说         D、实地调查

1、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图中所反映的实质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A、原始时代我国的民居建筑技术基本成熟

B、原始时代人民就已经学会建筑房屋

C、由游牧过渡到农耕定居

D、原始农业出现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2、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3、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4、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以下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几个场景。你认为这四项中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43年发生的一次对外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   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下令,凡“民产子,可免除二年徭役”。 唐贞观初年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明朝初年,政府鼓励早婚,同时把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以上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有(      )

①长期战争造成人口锐减    ②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    ③劳动人口是国家兵力、徭役和税收的主要承担着     ④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统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记录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若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当时北方约占人口总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元丰三年(1082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8、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工艺品最能代表该时期最高的手工业水平,下面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    唐宋一陶器      明清一瓷器

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器  明清一瓷器

C、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一造船

D、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一丝织品

9、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某电视剧摄制组欲拍摄了一组盛唐诗人李白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景德镇所产青花瓷瓶  ②书法大家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书贴(841年)  ③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残片  ④身披松江产的棉袍

A.①②      B.③       C.②④           D.均不可用

10、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据《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介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生活非常艰难。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就东奔西跑地做起买卖来,日子一长,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应该兴起于商周时期。该推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11、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12、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13、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它几个的是(     )

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B、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富绅,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齐民要术·序》)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

14、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领域已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主要表现有 (     )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②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自由劳动力增多   ④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⑤新的科技发明日新月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5、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帮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泊纵横。”这一现象反应的实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B、中国对外贸易繁荣

C、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6、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5家

484192锭

2016台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B、外商在华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17、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针盘”在欧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工业革命

18、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     )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19、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20、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布罗代尔写道:“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以下阐释与布罗代尔的这一历史叙述不吻合的是(     )

A、英国工业化的天然市场只是在英国农村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C、农业的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D、农业经济的市场化是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22、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23、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4、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货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表明(     )

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    ②银行贷款是当时工厂扩大生产的惟一途径    ③金融资本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④垄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宋)范成大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语  

材料四:    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以“诚信”著称天下,崇信 “管鲍遗风”。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

材料五: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2006 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

请回答  

(1)“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这句诗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2分)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4)依据材料三,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4分)

 

(5)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2分)

26、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分)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1分)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原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三分析其成因。(2分)

 

(4)新中国过渡时期,材料中的民族工业是如何获得新生的?(2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秦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分别指哪些时代?(3分)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4)材料四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并说明促成这一

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3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闲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5世纪一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航路开辟。(2分)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19世纪40一60年代)的影响(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