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0-2011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右图两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下面对他们思想的相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伊佩霞女士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指出“胜利者将敌人的耳朵割下来献到祖庙;战俘的鲜血被涂在典礼所用的鼓面上;盗贼被砍去双足;国君被刺的危险也总是存在。但这同时又是一个认真钻研和完美实践外交艺术的时代。”以上材料旨在表明那时:

A.频繁的外交活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B.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C.社会动荡,战争残酷                      D.战争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371年太祖对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120进士抱怨说,朝廷诚心寻求才能之士,但得到的只是空话连篇的人。他不仅停止了科举考试达十几年之久,而且重编了《孟子》,删去了其中85条内容。原因可能是孟子主张:

A.君轻民贵      B.君舟民水     C.仁政爱民       D.人性本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以下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汉密尔顿说:“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共同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的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此话旨在说明说明: logo1

A.《独立宣言》不是完美无缺的     B.1787年宪法是维系十三个州的共同纽带

C.1787年宪法充满错误的偏见     D.《独立宣言》是十三个州相互妥协的结果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统计表说明: logo1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中国

32.8%

29.8%

19.7%

6.2%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0.1%

2.8%

7.2%

23.6%

日本

3.8%

2.8%

2.6%

2.4%

——依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以下各项,对统计表解释正确的是:

①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缩小 

③废除奴隶制有利于美国制造业的起飞  ④明治维新并没有使日本工业获得增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B.“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24年,孙中山在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这说明:

A.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

C.孙中山推动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已无原则区别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由此可以得出的准确判断有:

①唐朝时瓷器已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②唐朝时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以上材料可看出:

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

②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③蒸汽机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④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海上交通比陆上方便

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社会形态转变                         B.政权发生更替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西方“福利国家”的建立

C.英美“混合经济”的出现          

D.中国对经济体制的改革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①拜伦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C.毛泽东模式——具有全面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性

D.邓小平模式——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漆器等,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而到了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社会动荡,政治腐败              B.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始

C.工业革命的出现                        D.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张骞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常爱国运动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有人认为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其原因不包括

A.它是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基础   

B.其基本原则已融入西方各国的法律中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它为近代欧美国家法律制度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此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西用”思想最早是由地主阶级提出的

       B.说明: 33-3“西用”以“中体”为前提主要是天下“多为泥古而顽梗之人”

       C.“中体西用”的观点受传统的夷夏之辨的影响

       D.由于缺乏依托“西用”最终没有进入中国的大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伏尔泰赞扬中国“几乎没存丝毫地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伏尔泰对中国的赞美反映出的主张是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反对古典希腊文化

C.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D.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社会主义工业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通商口岸在近代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对以上材料反映的史观排列的正确的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B.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C.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二、材料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汴都(按:即开封)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按:即是煤炭),无一家燃薪者;今驻跸吴越,山林之广,不足供樵苏。                   ——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很明显,不管是低收入阶层还是高收入阶层,在开封城内租一间房子都是租得起的。只是低收入者只能租一到两间房子,要想住宽敞一点儿,恐怕就得跑到远郊了。《醒世恒言》里收录有一篇《卖油郎独占花魁》,这篇故事的男主角秦重在南宋都城杭州挑担卖油,平时租房居住,“在众安桥下赁了一间小小房儿”。“众安桥”是闹市区,房租必高,秦重是低收入者,所以只能租一小单间。                ——网易博客

请回答1~3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材料?试作简要说明。(4分)

  

2.根据材料二扼要概述开封的经济发展状况,指出开封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4分)

  

 

3.材料三反映开封的什么行业发达?这与材料二有什么关联?(3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古代东西方都注重人文主义,但二者差别极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为欺诈。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材料三  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四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地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1~4题: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概括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2分)

 

 

 

3.列举材料三中汉代和两宋时期“帝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儒学家们的独特贡献。(4分)

 

 

 

4.材料四中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迥异,试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不同的原因。(4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4分)

 

 

 

 

三、选做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二 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乡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                  ——英国旅行家兰恩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材料四  穆罕默德·阿里是“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请回答1~2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价阿里改革。(11分)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宝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药投宝方而生乎?苟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土。

——邹容《革命军》

请回答1~2题:

1.据材料一中卢梭对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等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9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