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2010-2011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图6中铜制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阳陵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②书法篆刻艺术 ③民族关系  ④冶金铸造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A.独裁政治        B.官僚政治        C.分权政治        D.贵族政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国参与了条约的签订

D.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①太原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徐州会战         ④枣宜会战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图强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右图是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历史依据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范围广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81年,美国宣布向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出售武器,这一事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①有利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②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③有利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④有利于打击“台独”势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伯里克利执政时代,下列机构成员的产生方式能够体现轮番为治原则的是:①十将军委员会   ②公民大会   ③五百人会议    ④陪审法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C.以自然法作为理想和指导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英国政治制度史》:“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

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右图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

A.三权分立

B.民族独立

C.主权在民

D.民生主义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右图漫画《求援》,讲的是2009年9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请求各国一起承担责任解决全球性问题。据此,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美国已经明显力不从心

B.全球性问题都是美国造成的,必须由美国来承担

C.充分表明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D.联合国可以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①邮标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 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  ③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展中,呈现了如下一幅地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其研究成果的主题围绕着 

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

D.解放区的发展和扩大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在攻克了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文中“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分别借指

A.北京、南京、上海   B.南京、上海、北京  C.上海、南京、北京  D.北京、上海、南京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着”。李卜克内西批评德国统一后的

A.专制主义         B.铁血政策         C.民族主义        D. 军国主义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下面是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对此理解最为完整的是

A.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          B.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

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D.义和团好比红卫兵,守旧势力好比林彪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2010年4月,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一行90余人在赴俄罗斯纪念二战期间卡廷惨案的路程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下列历史事件与波兰直接有关的是:①马歇尔计划  ②东欧剧变   ③北约组织成立  ④华约组织建立 

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

 

二、材料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情。由于历史发展阶段和具体历史环境不同,爱国主义的内容和重点也有所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国安得不强?

材料二  呜呼国民!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背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企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有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黯天无色。                                ——以上材料均引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始领导禁烟运动

1843年,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发表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9年,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在“自强”、求富的旗号下创办一批近代的工业、教育和国防事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事业

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派提出“商战”思想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

1895年,台湾爆发“反割台斗争”;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的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掀起反清革命高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临时约法》

1912一1922年,以“实业救国”为理想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请回答1~3题:

1.材料一、二中的两段话分别与材料三中的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2.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前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4分)

 

 

 

3.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前期的爱国主义演进的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分)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3.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4.材料五提到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指什么? (3分)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材料二:图17为出版于某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

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它认为日本文化“知耻而不知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天皇。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材料四: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必须放弃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协助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材料五: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5分)

 

 

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杀戒?(5分)

 

 

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2分)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的《终战决议》为什么是错误的?(4分) 

 

 

5.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