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山东省高二9月质量检测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       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

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             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召开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图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十六到十八世纪的变化曲线图。导致170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B.海外殖民地的增加

C.丧失海上殖民霸权           D.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8世纪下半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在“三角贸易”中,英国殖民者从查尔斯顿返回欧洲(即“归程”)时携带的物品可能有:

①枪支  ②小饰物    ③象牙  ④黄金   ⑤可可    ⑥烟草  ⑦茶叶  ⑧丝织品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⑦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李超明同学在图书馆里的一本小说里看到了以下几个情景,据此可以判断这部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是:①李莎尔娜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亲戚拜访  ②丽尔克斯与杜克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爱尔法兰在远洋轮船包厢里订了上海的旅馆  ④洛克尔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最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对美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种种做法提出了批评,他指出美国这样做是极其错误的。李光耀资政出示的有关材料佐证他的观点,他不可能提供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亚太经合组织《汉城宣言》         D.世贸组织的政策法规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这说明:

A.欧洲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

B.欧洲联盟已成为高度的经济政治一体化实体

C.欧元正式启动得到欧洲国家普遍支持和赞同

D.欧洲国家对外推行相同的对外政策和安全政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为实现“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列宁曾主张“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制,即绝对禁止任何私人的粮食贸易,必须把全部余粮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列宁这一主张:

A.有意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B.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C.不利于苏俄的社会主义革命              D.自始至终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  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 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    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以下对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德国工业化进程始终缓慢

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

C.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

D.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两国经济地位的逆转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大于工业,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五谷史话》中说:“新作物的引种和推广,主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试种和扩大生产。勤劳而聪敏的农民大众,一旦看到玉米是一种适合于旱田和山地的高产作物,就很快地吸收利用。”关于玉米的栽培方法可见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民主主义革命准备阶级基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 社会变迁的角度                         B. 现代化的角度           

C.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社会群体的角度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30分)2011年时值辛亥革命10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某班学生做了一个关于世界历史发展模式的研究性学习:

探究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6分)

探究二:西方模式

就制度而言,在近代发展中,有两种不同的复杂组织特别重要——民族国家及系统化的资本主义生产 ……从由这两种伟大的转变所导致的生活方式而言,近代是一项西方的工程吗?对此问题,直截了当的答案一定是“Yes”。

——吉登斯《现代化的结果》

⑵依据材料,以英国为例,说明西方近代化的进程。(9分)

探究三:苏联模式

苏联经济减速的一个原因是,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供应不断减少,这与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斯大林时期人力和自然资源都可以大量获得。另一个原因是经济规模日渐扩大,其内容日趋复杂,这使中央计划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也愈来愈无效。不过也许苏联减速的主要原因还在政治方面的——苏联的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⑶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6分)

探究四:中国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复兴之路》解说词

⑷根据所学说明“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是怎样出现的?其为现代化建设提出哪些创见?(9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材料二  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1)材料一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5分)他们所预言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是指怎样的阶段?(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型? (8分)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赶上现代化的最新浪潮。(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