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届新疆乌鲁木齐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以下各项中均有“中国”二字,而含义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滕文公上》)

       B.“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公羊传·禧公四年》)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D.“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

归俄国管辖”(《中俄尼布楚条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巾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27年陈炯明所著的《中国统一刍议》提到:“三民主义及其发表之政纲,类皆东抄西袭,绝少独立之思想,一贯之理论,而于国情亦未适合。在今日视之,已属陈腐不堪,亟待修正。有何神圣而必强求青年,桎其心思,梏其趋步耶!”陈炯明对三民主义的评论主要反映了                        

       A.三民主义是不适合中国社会实际的空想  B.陈炯明是背叛三民主义的罪人

       C.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有局限  D.三民主义制造了新的个人崇拜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被判革命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各项表述中,与梁先生观点一致的是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招致明太祖对孟子不满的话最有可能是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也

       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某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赶英超美”“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C.“左”倾错误影响         D.三大改造完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并给后世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正确的是                                                 

         ①它适用于罗马帝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巩固政权并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②近代欧洲许多国家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

         ③它毕竟是一部维护与巩固奴隶制的法典,保护的是罗马奴隶主的利益

         ④广大奴隶、平民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财富和权利,在统治后期它导致帝国危机并走向灭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的伦敦,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下列原因与这一变化联系最密切的是                                                                                        

       A.钟表技术的进步                                 B.资产阶级平等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C.工厂制的广泛推行                   D.工人阶级经济地位得到改善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双方的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但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却废除了《航海条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B.英荷关系的改善

         C.英国殖民重心由北美转移到亚洲          D.英国实力的衰落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A.法国、德国          B.德国、日本               C.英国、法国          D.英国、美国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801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 “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的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麦迪逊所谓的“新东西”主要指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民族形成、赢得独立

        C.邦联国家、地方自治                             D.联邦体制、三权分立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的现代化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规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运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根据材料判断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应是

A.  维持汇率稳定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4.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法国作家左拉极力推崇某一美术画派,认为其“给于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这个美术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   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2分)

(2)   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可,为什么?(4分)

(3)   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7.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濒临于海洋或者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依据。

——马汉《海权论》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占世界总数的百分比)

 

国家和地区

人口

国民总产值

粮食

识字的人(占本国人口比例)

发达国家(新西兰、日本、西欧、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18.0

45.0

35.0

96.0

东欧和苏联

11.5

30.0

23.0

90.0

拉丁美洲

6

8.0

6.5

67.0

非洲

8.5

3.5

2.5

19.0

近东

3

7.5

14.0

36.0

远东(不包括中国)

31.0

3.5

13.0

40.0

中国

22.0

2.5

___

50.0

 

请回答:

(1)   请你以16世纪前后西欧的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2分)

(2)   19世纪中期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该时期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6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国家落后于“富国”的原因。(4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8.(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 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 ,或欧洲的55%~60% 。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材料三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引自《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四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18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07英镑的货物,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总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庶糖计算在 内。            

——引自《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大国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4分)

(1)   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有何关系? (2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6分)

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 

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