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当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秦始皇在听取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汇报工作,这一地方行政长官应该是 A.诸侯 B.县令 C.郡守 D.太尉
|
2. 难度:中等 | |
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制度创新,造就出的时代风貌是: ①兼容并蓄;②博大开放;③昂扬进取;④全面辉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儒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儒家之“儒”原来是指殷、周时期的官僚贵族 B.春秋时期儒家的地位依然十分优越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汉朝初期的焚书坑儒严厉打击的儒家思想 D.儒家思想在塑造中国人的精神、性格和心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4. 难度:中等 | |
清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A.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 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 C.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D.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
5. 难度:中等 | |
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体现了他对真理的尊重。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相比较,亚里士多德坚持的“真理”是 A.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C.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D.中庸之道是明知的态度和方法
|
6. 难度:中等 | |
法兰西第一帝国强盛的顶点和崩溃的起点分别是: ①与第三次反法同盟作战; ②与第四次反法同盟作战; ③与第五次反法同盟作战; ④东征俄国; ⑤滑铁卢战役; ⑥莱比锡会战 A.①⑥ B.③④ C.②④ D.②⑤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开展家庭纺织运动,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 C.甘地先后领导了三次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D.在“食盐运动”中,他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
|
8. 难度:中等 | |
民国初年有这样的记载:“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章豁然。”与该段文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
9.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成立当天,知识分子胡风奋笔写下“时间开始了”。从此,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 A.中国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B.知识分子参政的梦想实现了 C.中国经济开始与世界接轨了 D.中国可以独立自主搞建设了
|
10. 难度:中等 | |
对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④它的内容包括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争论,邓小平坚定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时他这样做直接针对的是 A.经济上计划与市场的纠缠 B.政治上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C.指导思想上的“两个凡是” D.外交工作中的“自我封锁”政策
|
12. 难度:中等 | |
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都出生于德国; ②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③两人合作创建了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 ④恩格斯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无私的支持着马克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普朗克,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界领袖,19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或支持或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A.成就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
14. 难度:中等 | |
人们形容李四光所创立的新兴学科是“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向”。该学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寻找勘探油田; ②寻找铀矿资源; ③预测地质灾害; ④进行冰川研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
15. 难度:中等 | |
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
16. 难度:中等 | |
俾斯麦认为:“19世纪末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人”。下列关于这两大国的说法正确是: A.这两大国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B.这两大国矛盾的焦点在于殖民地问题 C.这两大国是在同一时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D.这两大国都有着“世界工厂”之称
|
17. 难度:中等 |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
18. 难度:中等 | |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一战对世界的影响有 ①人类社会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③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④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9.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道: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公里的旅游,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就是不买账,1920年3月,最后表决时,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威尔逊及其“国联”方案的最终结局,反映了美国的政治特征是 ①孤立主义势力的强大 ②总统“统而不治” ③综合实力在一战后受到削弱 ④政治体制中的“制约与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 难度:中等 | |
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护国运动
|
21. 难度:中等 | |
“为德国履行本条约之保障起见,凡坐落莱茵河以西之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行起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这一条款应当出自 A.《布列斯特和约》 B.《凡尔赛和约》 C.《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四国条约》
|
22. 难度:中等 | |
结合该图信息和相关知识,下列关于“三巨头”及其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都讨论了处置德国的办法; ②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③都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结束; ④都作出了建立国际联合组织的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3. 难度:中等 | |
图为毕加索画作——《格尔尼卡》,此画反映的题材是
A.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在一战中遭到德、奥军队的突然袭击 B.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在西班牙内战中遭到纳粹德国的野蛮轰炸 C.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在西班牙内战中遭到叛乱军队的突然袭击 D.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在二战中遭到德意空军的野蛮轰炸
|
24. 难度:中等 | |
浙江青年潘德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单身骑车环绕地球一周的人。1933年9月,他到达德国首都柏林。当时他可能看到的景象包括: ①很多工人失去工作生活困难; ②人们在电影院中观看电影; ③战争临近人们恐惧不安; ④街头到处都飘扬着纳粹党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5. 难度:中等 | |
该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发行的一枚邮票
在下列内容中,符合其发行背景的是: 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 ②太平洋战争实现了战略转折; ③中国战场处于最艰难的时期;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了胜利; ⑤北非战场已成为盟军的跳板; ⑥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
26. 难度:中等 | |||||||
(6分)“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的一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于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性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有关“里程碑”的表格。
|
27. 难度:中等 |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 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 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战后的最初几年……更多的人认为对付这些印第安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驱逐出白人的势力范围。乔治·华盛顿旗帜鲜明地支持这种意见。他说:“我们的扩张,将使这些野蛮人和狼都退出我们的视线。他们都是我们的猎物,只是外形不同。”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材料三 美国一家图书馆收藏着《第三帝国重建德意志昔日光辉的宣传海报》(下图),有美国人认为海报中从左至右第一人为华盛顿,其余依次为俾斯麦、兴登堡、希特勒。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2分)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3分) (2)概述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据此分析材料一、二的矛盾之处。(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部分美国人认为左起第一位人物是华盛顿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分)你认为能将华盛顿与“海报”中的希特勒相提并论吗?为什么?(3分)
|
28. 难度:中等 | |||||||||||||||||||||||||||||||||||||||||||||||||||||||||
(10分)在世界大战的激烈厮杀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各企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根据《大国崛起》相关数据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2分) (4)鉴于二战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的需要,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1分)
|
29. 难度:中等 | |
(22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们已订的条约,必须忠实履行。但以此为限,不再增加。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我们为什么要摒弃这种特殊环境带来的优越条件呢?为什么要放弃我们自己的立场而站到外国的立场上去呢?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命运同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交织一起,以致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欧洲的野心、竞争、利益关系、古怪念头,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之中呢?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 ——华盛顿《告别演说》 (1)华盛顿发表这一演说时,欧洲正在发生的“争执”是什么?(1分)从材料一中概括华盛顿的外交主张。(1分)他的主张对19世纪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影响?(1分) 材料二 1914年8月19日,(威尔逊)在向美国人民发出的讲话中声称:“我要冒昧地向你们提一个严重警告,不要出于党派意见,不要因为热烈地偏祖某一方,而作出最强烈、最巧妙、最根本地破坏中立的行为。在这些即将考验人们灵魂的日子里,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1)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政府对当时欧洲爆发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并说明美国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1分) 材料三 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战争咨文》发表的时间。(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参加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3分) 材料四 在1929—1933年 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主要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经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这时,这股势力除了继续代表中西部农业财团和地方性财团的利益外,还代表了……各种和平主义派别以及宗教、妇女团体的要求。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五 1938年12月,美国就远东新秩序照会日本说:日本在华利益置于一种优越的地位,这事实上是对美国合法权益的一种歧视。1940年6月,日本外相发表“大东亚共荣圈”的声明。罗斯福确定对日方针的政策是:“避免在太平洋发生公开斗争”;“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美国历史文献》 (4)材料五中美国所谓的“合法权益”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为“避免在太平洋发生公开斗争”对日本采取的具体措施。(2分)结合材料四,概括美国这么做的原因。(2分) 材料六 在今天,1940年6月10日,在这所由美国第一位伟大的民主导师所创办的大学里,我们要为远在海的那一边,正以无比勇气为自由而奋战的人们祈祷祝福。美国全国一心,将朝两个明确而并行的目标努力;我们要将我国的物质资源提供给反战者…… ——罗斯福在弗吉尼亚夏洛特维尔的演说 (5)材料六中“海的那一边”正发生什么?(欧洲地区)(1分)此后,美国为了把“物质资源提供给反战者”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七 日本与夏威夷相距遥遥,这清楚地表明这次进攻是在数天前甚至数周前精心策划的,这一点我们应该牢记。……鉴于日本12月7日星期天对我国进行的卑鄙无耻的无端攻击,在此我请求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国会演说 (6)根据材料五、六、七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 (3分)综合上述分析,概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战争的态度前后变化的立足点。(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