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图1反映的是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贵族政治,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关于贵族统治在政治上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占据首席执政官的地位

②执政官一直是终身任职

③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④贵族把持了最高决策机关元老院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50麦斗的平民,它可以 (  )

①参加公民大会

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③当选为陪审员

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对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B.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C.颁布“解负令”                         D.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对梭伦改革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B.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

C.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D.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C.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D.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

A.统治方式的变化  B.思想文化的变化   C.社会经济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C.导致了地主阶级兴起                      D.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

A.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D.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  )

A.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C.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D.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推动秦国封建化进程的核心措施是(  )   

A.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D.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  )

A.梭伦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

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D.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  )

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

②与汉族通婚

③迁都洛阳

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北魏民族融合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族学到了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

B.鲜卑族原有的文化消失

C.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农民

D.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  )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  )

A.市易法     B.青苗法          C.募役法     D.农田水利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

B.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防力量

C.改变更戍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经济基础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图2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兵器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盐铁部   B.度支部     C.户部    D.军器监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通过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总结和吸收的一个重要教训是(  )

A.从善如流  B.赏罚必信     C.用人得当   D.戒急戒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 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12分)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4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

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

材料三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5分)

(3)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的?(7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他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三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甲:青苗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乙: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6分)

(2)材料二从哪一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4分)

(3)你同意甲、乙哪种说法呢?试述你的理由。(6分)

(4)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