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贵州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北京大学马克尧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

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      B.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内容不同

C.儒学思想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D.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武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学者从“对中国文明和中国人生活有着广泛影响;尽量保证在世界上有着尽可能大的发明优先权;要有足够的科学技术含量”三个原则出发,另外提出更具代表性的四大发明,据此结论是

A.丝绸、中医药、雕版印刷、十进制计数  B.绘画、宗教、珠算、交子

C.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D.诗歌、历法、陶瓷、京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1902年,染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队伍的进一步扩大        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

C.小说的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D.改良派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准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材料中的“政治”觉悟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①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②否定基督教

③废除天主教会的等级制度

④反对专制王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表明

①       启蒙运动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揭示

 ③理性受到人们的尊崇                 

④启蒙思想已摆脱宗教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得罪了上帝呢?”对该思想家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B.上帝意志不可违

C.反对盲目信仰               D.妇女应得到解放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A.君主批判思想   B.经世致用思想     C.重农抑商思想      D.自由平等思想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被革命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维护统治的稳定。研究宗法制度可考察

   A.长城遗址     B.曲阜孔庙       C.陕西黄帝陵     D.京杭大运河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据《隋书·百官志下》,门下省置给事郎之职,“置员四人,从五品,审读奏案。”《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古化的宰相制度因权力的分割面临瓦解

B.隋唐时期,中央强化了对各部门的监察力度

C.门下省取得了三省政治结构中的枢纽地位

D.各种权力之间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牵制和监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在茅海建的《天朝崩溃》中记载,1840年7月,中英第一次厦门之战,清军士兵被打死了9名。下面是档案中留下的部分个人资料:

中营守兵林喜成,年二十五岁,系鸟枪手,母陈氏,妻李氏,子注。

左营战兵吴观赏,年四十三岁,系鸟枪手,妻孙氏;

左营战兵明禧,年三十九岁,系弓箭手,祖母林氏,母刘氏,妻陈氏;

右营战兵张世泽,年五十九岁,系鸟枪手,母于氏,妻黄氏,男光灿。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包括

①       当时没有正常的退役制度

②当时没有正常的征兵制度

③当时部队的战斗力低下

④当时清军没有机动部队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200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司法不公使其为所欲为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了武力”。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英国对外扩张的结果     B.鸦片战争的爆发的责任在于中国

C.材料作者全面的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D.材料作者认识到鸦片战争结果的双重性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

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

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

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D.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 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回答问题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4分)

(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6分)

(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8分)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材料一  农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例如,农业的文明,就是在地球上七个不同地区分别起源的,而时间则从距令一万年到距今四千年,先后长达六千年之久。……再如,中国造纸术发明于汉代,西传开始于751年怛罗斯战役,从中亚地区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1276年),用了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而传到莫斯科,则已经是1576年,到了16世纪的晚期了……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佛教在印度传播了一阵后反而受到了排斥,于是向中国传播。在向中国传播过程中,也遇到中国的儒家学说和道教的反对,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后来佛教吸收了中国许多固有思想成分,发展成为禅宗,方才在中国立定脚跟,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同样基督教起源于东方,向西传播时也遇到了罗马帝国原来信仰的抵抗和帝国的政治迫害。基督教吸收了希腊的哲学内容,和希腊罗马的思想形式有了许多共同点,所以后来才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今天更演化成西方文明一个重要思想内容。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后冷战的世界中,最普遍、重要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总而言之,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各文明发展与交流的特点,并分析阻碍交流的因素有哪些?(12分)

(2)据材料二,归纳亨廷顿关于冷战后世界文明冲突与交流的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的观点的认识。(1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