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 )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
2. 难度:简单 | |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数目时,收集了以下几类资料:( )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论文 D.秦简的记述
|
3. 难度:简单 | |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
4. 难度:简单 |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5. 难度:简单 | |
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保障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重要因素。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
6. 难度:简单 | |
(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作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所在。在中国古代,最能体现“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的“某种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7. 难度:简单 | |
悉尼·胡克在《历史中的英雄》中说:“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 A.设立公民大会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
8. 难度:简单 | |
“没有比不好对付的群众更愚蠢和横暴无礼的了。把我们自己从一个暴君横暴无礼的统治之下拯救出来,却又用它来换取那肆无忌惮的人民大众的专擅,那是不能容忍的事情。”这段材料揭示了雅典民主的:( ) A.狭隘性 B.排他性 C.盲目性 D.阶级性
|
9. 难度:简单 |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
10. 难度:简单 | |
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
11.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史学者刘彦认为:“大开海禁,启欧西列强竞争之机,辟数千年国是之局者,实以鸦片战争为始。”学者在这里强调的是鸦片战争:( ) A.使满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 B.使中国开始遭受欧美列强的侵略 C.是传统中国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碰撞、交汇点 D.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
12.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首都被敌人攻占”是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
13. 难度:简单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不包括:( )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C.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D.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
14. 难度:简单 | |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这句话里强调的“果”应该是:( ) A.政治制度的变革 B.社会生活的变化 C.民族、民主的实现 D.统治集团的变化
|
15.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
16. 难度:简单 | |
《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一文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它们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民主观念“新的转变”是指:( ) A.追求英国式的渐进民主形式 B.效仿美法的共和制民主模式 C.实行德日式的形式民主 D.追求俄国苏维埃形式的民主
|
17. 难度:简单 | |
2007年1月1日,汪新、王相坤合著的描写西安事变的著作出版,书名“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儿。”这里“拐弯儿”的含义应该是:( ) A.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B.国共两党的关系开始缓和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18. 难度:简单 | |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 ) 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
19. 难度:简单 | |
《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太革命了”。从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宫,并被永久性展出,与此密切相关的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C.共和政体的确立 D.保王势力的消失
|
20. 难度:简单 | |
“乌托邦远在地平线上┅┅无论我如何迈进,永远够不着它。那么,乌托邦为什么存在呢?它存在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 ) A.进行阶级斗争 B.追求社会公平 C.反对专制统治 D.展开国际合作
|
21. 难度:简单 | |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创作的著名风俗画。据统计,除景物的遮挡外,该画所显示的由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共有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这反映了在宋代商业活动中:( ) A.商人非常重视产品宣传 B.出现了最早的商业广告 C.广告公司经营范围广泛 D.坊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
|
22. 难度:简单 | |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主要原因是:( )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通商口岸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
24. 难度:简单 | |
与近代史上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是:( ) A.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 B.主动开放 C.经济特区都临海而非沿江 D.允许外商来华创办企业
|
25. 难度:简单 | |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
26. 难度:简单 | |
产生于19世纪的铁路交通在近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路交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人类交通运输的革新,而且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史蒂芬孙,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哩的速度行驶31哩,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
2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二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2002年9月,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子。” (1)材料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是指什么?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文)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共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