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吉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

A.提倡“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

C.主张礼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应”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譬如玉米长成,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农夫施肥照料,但玉米并非由风雨和肥料构成”。这一比喻可以用来说明(      )

A.孟子人性观突出了人的自由和自觉,道德教化仅是一种辅助的、诱导的力量

B.孟子人性观强调人只能受外部强加的异己的规范,“扬善”的理想

C.荀子的人性观强调道德完全是教化之劳,而非造化之功

D.荀子的人性观为法家的严刑峻法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美国80年代解决经济困难的政策与30年代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   )

A.实行自由放任

B.加强国家调节

C.减少政府干预

D.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二战后,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共性原因,不包括              (   )

A.利用美国扶植

B.制定可行政策

C.发展教育、科技

D.利用战争机遇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步骤。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遭到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

A.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

B.没有解决经济体制上的问题

C.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

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   )

①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②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③国内民族关系没有得到正确处理        

④坚持僵化的意识形态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苏联解体过程中,“独联体”成立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

A.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

B.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C.各共和国分离势力增强

D.戈尔巴乔夫努力分裂联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集中反映了                                 (   )

A.苏共党内尖锐矛盾

B.苏联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

C.各加盟共和国与中央的矛盾

D.苏联复杂的阶级矛盾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日、韩、新三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迅速崛起的共同经验是             (   )

①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               

②适时制定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③接受市场经济制度                 

④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西亚产油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

A.增加石油开采量

B.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

C.积极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D.改善农业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美苏争霸中,双方互有攻守,决定其攻守策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B.当政者的决策

C.国内人民的政治要求

D.发达国家的立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掀起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高潮。以下关于此时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开始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

B.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C.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进入到成与败的关键时期

D.韩国、新加坡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标志着人类发展观出现重大转折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是                                       (   )

A.实行可持续发展

B.实行对外开放

C.发展知识经济

D.推进经济区域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声明,《反弹道导弹条约》妨碍了美国发展保护自己的人民免遭今后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导弹袭击的防御。但其实质是为加紧研究导弹防御系统寻找借口。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表明(   )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独立自主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特点

C.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D.意识形态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对话的主题是              (   )

A.和平、合作、发展

B.和平、改革、发展

C.统一、合作、交流

D.统一、合作、互利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主要是指毛泽东(    )

A.提出三民主义理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C.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D.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促进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基于这种情况,后来孙中山(    )

①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②思想发生转变,由效法美国转向以俄为师

③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④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想法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里的“成熟”也体现出了毛泽东思想的逐渐丰富和发展。下列不属于此时期内容的是(   )

A.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两党关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世界各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中期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

年 份

国家

成  果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

苏联

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9

美国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1970

中国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1

苏联

第一个空间站

   上述事实表明当时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处于领先世界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当知识经济逐渐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15年前,世界富豪的前10名几乎全是石油大王、制造业大王,而现在,排在前10名的世界富豪中,一半以上从事的是与高科技相关的产业。1997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美400富豪榜上,22人来自电脑与软件业,52人来自金融业,53人来自信息传播业,来自制造业的只有30人,来自自然资源业的也只有27人。前六位富豪中有五位是计算机和软件人士靠知识致富的,比尔·盖茨已连续五年稳坐世界首富的交椅。

摘自《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在国际水平分工中,自然资源作用下降,科技因素起决定作用,这种以科技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使世界各国均被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比如,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B—747巨型喷气客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6个国家的110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其中外国企业提供的产品重量占飞机结构件总重量的70%。

摘自《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三:据有关报告,1997年全球科研经费总额为1.8万美亿元,比1992年的1.3万亿美元增加了5000亿,增长率比全球经济增长率高出27%。其中美国、日本以人均科研经费1207美元和854美元分列前两位。

——摘自《大趋势》

请回答:

(1)知识经济是什么时间出现的?最行出现在哪个国家?(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在知识经济兴起条件下出现的经济新现象。(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知识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具有的优势。(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2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是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邓小平文选}卷三

材料三: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仍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面临新的挑战。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加……

——1999年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5分)

(2)材料二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2分)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2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撕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经济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二均摘自《世界史》

材料三: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一体化的范围,确立了分析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三亿多“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

——摘编自书刊有关资料

回答:

(1)材料一说:“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指出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4分)

(3)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2分)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英镑与美元都曾主宰世界流通。简述二战前后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情况及其演变的原因。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指出20世纪60年代,促进新加坡、韩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国际环境和各自的不利因素,并综述两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及成就。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