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铁路矿务局 D.福州船政局
|
2. 难度:中等 | |
百日维新时期,法令叠出,所颁诏令未曾提及 A.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B.在京师设立大学堂 C.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D.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
3. 难度:中等 | |
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
4. 难度:中等 | |
“日人在 山东及津沪等地,增设的工厂甚多,青岛德人之工厂全为日人所占。单就青岛及山东之日人工厂而论,为数已139家,资本皆极雄厚”这段材料说明 A.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B.日本在一战期间形成暂时独占中国的局面 C.日本趁西方国家忙于一战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D.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进行经济掠夺
|
5. 难度:中等 | |
1912年以后,跪拜、作辑等被鞠躬、握手所取代,“大人”“老爷”等称谓被“先生”和“君”所取代。带来这种礼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教育制度的改革 B.民国政府的倡导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
6. 难度:中等 | |
在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开了诸多冲突。下列不属于此类冲突的是 A.宋教仁案 B.二次革命 C.清帝退位 D.护国运动
|
7. 难度:中等 | |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 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
8. 难度:中等 | |
20世纪前期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此春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
9. 难度:中等 | |
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的转变, 体现这一转变的历史文献是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持久战》 C.《国共合作宣言》 D.《井冈山的斗争》
|
10.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伟大长征的拐点在云贵川”。下列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论据的有 ①突破四道封锁线 ②召开遵义会议 ③四渡赤水 ④渡过金沙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1936年“双十节”(中华民国的国庆节),《济南晨报》发表文章,指出“国难,国难,多难未必兴邦;国庆,国庆,请问何庆之有?”文中的“国难”指 A.华北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12. 难度:中等 | |
1938—1944年 ,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
13. 难度:中等 |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为此做出的努力包括 ①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根据地 ②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③组织百团大战,克服投降危险 ④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自清季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讲话中说的“光荣记录”指的是 A.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B.废除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 C.实现关税自主权 D.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
15. 难度:中等 | |
在近代中国英勇悲壮的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的少数民族英雄有 ①左宝贵 ②吉鸿昌 ③周保中 ④马本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内容主要涉及和平建国问题,其要点有 ①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 ②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 ③保障人民享有民主和自由的权力 ④认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 ③④
|
17. 难度:中等 | |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18.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主要是由于 ①面临成为执政党的新形势 ②面临国民党残余势力的顽抗 ③面临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④面临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20. 难度:中等 | |||||||||||
以下统计表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前夕官僚资本在中国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依据表中的统计数据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
A.人民政府基本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D.初步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
21. 难度:中等 | |
中共依据下列土地法规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A.都改变了土地的私有制性质 B.都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C.都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D.都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
22. 难度:中等 |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23. 难度:中等 | |
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中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D.民族工业在近代经济结构中占主要地位
|
24.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水利工程修建于淮水流域的是 A.芍陂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
25. 难度:中等 | |
提出“政在得民”、“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商鞅
|
26. 难度:中等 | |
《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
27.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出现
|
28. 难度:中等 | |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直接触犯旧贵族政治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
29.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
30. 难度:中等 |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31. 难度:中等 | |
(10分)中华文明经历了一个不断吸引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材料三 :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你能获得中华文明发展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态度的不同。(3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思想主张。(3分)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2分)
|
32. 难度:中等 | |
(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各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3分)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其中一种。(1分)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分别带来什么严重后果?(2分)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3分)
|
33. 难度:中等 |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OECD首席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曾说: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人力仍然是主要生产力的时期,没有人能够否定人口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经济的全面繁荣,同样意味着收入的大幅提高。1820年,中国的GDP总量以1992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一,占世界GDP十个强国比重的28.6%;而美国以110亿美元的总量只占全球GDP比重的不足5%。” 材料二 日本学者杉原薰(Sugihara Kaoru)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那里曾至少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20年时,中国GDP雄踞世界第一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北大西洋的胜利”指的是什么?( 1分)试从政治、经济、对外关 系上分析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北大西洋的胜利”的主要原因。(6 分)
(3)“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 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试以中国为例,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