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片最能展示罗马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圆形竞技场 B.罗马长城遗址 C.古罗马奴隶角斗场面 D.罗马法
|
2.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
3. 难度:中等 | |
国学大师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一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一制度指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
4. 难度:中等 | |
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5.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
6. 难度:中等 | |
《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18世纪后期,……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根本目的是争夺霸权 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百余年复兴的序幕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三千年之大变局是不同文明碰撞的结果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7. 难度:中等 | |
该图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设计的服装。此后几十年,它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当时中山装大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A.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 B.孙中山个人崇高的政治威望 C.它表达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崇尚 D.它让人“见其服而知贵贱”
|
8. 难度:中等 | |
列宁曾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
9. 难度:中等 | |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国。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以下反映的事件符合该认识的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B.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C.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D.在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兴起了中国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
10. 难度:中等 | |
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吾愿死于青天白日之旗下,吾为国民革命而死,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也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撰写上述日记的时间应该在 A.1926年前后 B.1937年前后 C.1945年前后 D.1949年前后
|
11. 难度:中等 |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含义是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开始走向合作抗日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12. 难度:中等 | |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措施是
A.土地革命 B.人民公社好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
13. 难度:中等 | |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4. 难度:中等 | |
该图《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关于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在回忆其被抄家的情景时写道:“我知道,我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当时打死人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的木棒中,他们的长矛中,就出法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时的法律规定打死人并不算是违法 B.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了严重的混乱局面 C.我国的立法权已经掌握在造反派手中 D.文革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15. 难度:中等 | |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
16.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表3
① 沿海省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②地理上的方便 ③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的观念相对先进 ④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精神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7. 难度:中等 | |
图8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
1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对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19. 难度:中等 | |
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文化 B.开阔人们眼界 C.发展民族工业 D.抵制西方侵略
|
20. 难度:中等 | |
小明有一天在家里的书柜里发现了一张《大公报》的残片,如图,上方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那个时间段
A.20世纪五十年代初 B.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C.20世纪六十年代 D.20世纪七十年代
|
21.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C.《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D.《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
22. 难度:中等 | |
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
2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说:“我们可以把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下列事件属于“反思和怀疑”的有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俄国十月革命 ③罗斯福新政 ④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表4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数据”,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表4
A.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B.1955—1977年间美国经济总体增速缓于日本 C.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D.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
25. 难度:中等 | |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
26. 难度:中等 | |
(18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回顾过去,中国的外贸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 三行。 ——《广东新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信息?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产生的原因。(6分)
⑵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4分)
⑶材料三中的经济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8分)
|
27. 难度:中等 | |
(15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 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 (2分)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3分)
材料二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4分)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3)从体制的角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结合材料,分析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2分)
|
28. 难度:中等 | |
17分)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1分)试评价这一观点。(3分)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2分)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2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2分)
(4)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