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山西省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2011年8月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是

A.人民选举产生

B.总统任命产生

C.国会选举产生

D.各州候选人竞选产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

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

看出(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民国成立初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

A.领导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

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所说的“轰”是指                                           (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

A.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盂

B.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C.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D.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30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2分)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2分)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4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2分)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2分)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4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说明两者的关系。(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