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12月练习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控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有

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②“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③“使民重死而不远迁”

④“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之独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将道德视为终极关怀,道德逐渐成为判别人的行为和社会行为是否正当的根据,政治秩序逐渐被看作道德秩序的延伸,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越来越需要道德的合理性来论证。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古代中国“士”阶层通常将儒家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汉代以后官方用儒学来教化天下,维护“三纲五常”的秩序

C.古代帝王荒淫奢侈、朝政腐败和暴虐无道极易导致王朝更迭

D.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用“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帝权的合法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指出:“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意味着整个儒家道德哲学和伦理规范统统可以从形而上的天理推出,天理世界的建立还实现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标准与社会行动合理性标准的统一。”材料主要反映出

A.官方理学实现了宇宙秩序、社会行动和儒家价值观的统一                    

B.整个儒家道德伦理是形而上的天理的源头

C.天理不具有超越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最终标准的意义

D.理学在重建儒家信仰的同时放弃了对道德价值源头的思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对该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毕升改进后提高了印刷效率

C.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               

D.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重大变革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作为历史解释,它可以用来评价

A.洋务运动          B.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这反映出

A.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文明以改造中国

B.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重建中国的政治秩序

C.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主张重估传统、唤醒国民

D.李大钊、陈独秀主张效仿苏俄进行彻底的社会转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 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该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做演讲时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革命的事情是万不得已才用,不可频频伤国民的元气。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

A.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在欧美国家比较严重

B.民生主义着眼于社会改良和国民共享文明福祉

C.民生主义带有防止出现伤害国民元气的社会革命的愿望

D.孙中山力争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民生问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政治局遵循共产国际在城市中发动罢工、怠工和暴动的策略,但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使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下列属于毛泽东直接论证其“非正统做法”合理性的论著是

A.《庶民的胜利》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该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网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1年9月18日,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现场组织指导对“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的收割、验收工作,此批次的超级杂交稻承担着冲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难关的重任。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早在过渡时期就取得重大突破

B.中国水稻亩产900公斤难关在1958年就已经攻克

C.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D.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因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已经得到解决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美]斯通普夫、菲泽在《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一书中指出:“他把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审视他自己的生活和其他雅典人的生活和思想上……他不留情面地在人们无序的行为之下追寻稳定恒常的道德秩序。”据此推断“他”应是

A.普罗塔格拉       B.泰勒斯           C.苏格拉底         D.伯里克利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B.统一的德意志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A.20世纪后期       B.19世纪末期     C.18世纪末期      D.17世纪后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C.推行新经济体制                     D.实施“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2、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2分)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

并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4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2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据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3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1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2分)

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1分)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英国公使马嘎尔尼在1794年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

(3)结合所学指出18世纪康乾盛世的“太平辉煌”的表现?(2分)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政治依据是什么?(2分)马嘎尔尼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符合历史实际吗?(1分)请用晚清的历史境遇说明他的观点。(2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材料五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六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七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指出其所代表的学派并简要概括材料观点。(4分)

(2)材料五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分)

(3)据材料六、七和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贯通事理途径有何差异。(4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2分)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2分)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4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4分)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二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

共同主张。(4分)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3)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

继续弘扬”这句话?(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