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中国传说的古史时代》)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传说的史料价值与历史文献相当   B.历史传说是了解远古历史的唯一途径

   C.历史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真实的历史   D.历史传说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非常重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维系分封制                  B.维护妻子在家中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这些条文应引自

A.《权利法案》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以礼器和生活用品为主,很少有生产工具;而世界上其他地区把其作为生产工具极其普遍。对这种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水平落后于其他地区     B.中国文化崇尚礼,青铜器成为礼的载体

C.中国有更好的生产工具,青铜器不实用     D.其他地区文明程度较低,没有礼仪观念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表明   

①洋务运动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

②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③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近代化毫无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由国内到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希腊化一般是指时代,又有它特定的空间范围。希腊化的地域空间大约包括希腊本土、马其顿、埃及、利比亚,以及亚洲的西部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土耳其等)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领土征服    B.宗教皈依     C.财富侵蚀       D.文化同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张教授写某论文时,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6分)央视《环球视线》2011年1月18日播出《中国形象闪耀“世界的十字路口”》,力图从更多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展示当代中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 尊敬阶段(18世纪);② 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 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 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 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 敌对阶段(1949~)。——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 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个阶段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8分)

(3) 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史实从经济和外交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8分)

(4) 综上所述,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8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6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材料二 法国汉学家沙畹在《西突厥史料》中具体提到:“丝路有陆、海二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由此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谓。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市舶使后,市舶使(一般由岭南帅臣兼任)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 ——CCTV《丝绸之路探秘》

元代,同中国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亚、非、欧、美各大洲。据元代航海家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记载,光同中国进行丝绸、瓷器贸易的地区和国家就多达220个。

2007年12月22日,举世瞩目的世纪大考古——南宋古船“南海Ⅰ号”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打捞出水。据估计,倘若“南海Ⅰ号”当时出海贸易成功,所获利润可养活八万人。专家认为,对“南海Ⅰ号”进行发掘和研究,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            ——2007年12月22日《南方日报》

材料三  1881年,由中国商人出面,建成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闹出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

    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8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同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对突出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在世界航海史上,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于中国的丝绸之路。请结合史实说明该观点的理由。(1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义和团和清政府对新式交通工具所持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如何?(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