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军权的措施是

①汉朝察举制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④元朝行省制度 ⑤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子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着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知道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确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以下是对黄宗智这一观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完全没有发展

B.这种增长是以传统方式来实现的,实际“劳动生产率”没有增长

C.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已处于落后地位

D.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劳动生产率”也在增长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包括

①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②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

③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易经》曰:“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魂,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围绕国民政府的改组问题,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自己的方案。其派别主张:“根据我们做地方政权的经验,最好是政府主要职员大党所占的地位不要超过三分之一。”提出这一主张的派别是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党派   D.无党派民主人士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落后性

③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严复在给他的学生熊纯如的信中曾写道:“袁氏四年中,行事所最为中外佩服者,即其解散国会一事,谓其有利刃对乱麻之能。”在严复看来,“共和政体,非为吾种所宜”,故“天下扔须定于专制,不然,则秩序恢复之不能,尚何富强之可期乎”?严复还在他的书信与日记中多次提到,中国当时“唯学申韩,庶几可用”。以下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严复认为袁世凯最值得中外称道的事情就是解散国会

B.严复对袁世凯的强权政治予以高度赞扬

C.严复认为应该学习法家思想,实行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D.严复认为共和政体符合中国的国情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邃尔败亡……在历史,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共和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考察之前 ,曾经充满激情地写道:“1871年3月18日清晨 ,巴黎被‘公社万岁!’的雷鸣般的呼声惊醒了。公社,这个使资产阶级的头脑怎么也捉摸不透的怪物,究竟是什么呢?”资产阶级“捉摸不透”公社的主要原因是

A.实现了代议民主制度    B.工人阶级掌握政权  

C.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    D.工农联盟得以建立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他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则消息所放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的发展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A.中国已经最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创立于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这项制度的初步建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政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C.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D.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10年央视中秋晚会在安徽芜湖举行,两岸三地艺人汇聚江城表达了“中秋佳节月圆时,华夏儿女共团圆”的心声和美好愿望。统一、团圆是华夏儿女共同的心愿。以下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第一次“汪辜会谈”

④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上,那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致相当、且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事实证明,在当时条件下, 君主制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生产发展的唯一有效制度。”

——方朝辉《中华读书报》2010年2月10日

材料三  近代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     材料一是对我国古代何种政治制度的评价?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什么?(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当时条件下,君主制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生产发展的唯一有效制度”?(4分)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两种基本类型?这一制度与古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何不同?这种代议制政治模式的确立有何历史意义?(8分)

(4)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0分)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形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美苏矛盾的激化,“三八线”由美苏对日投降分界线逐渐变成了朝鲜两大政治力量的分界线。1948年8月15日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宋晓芹《苏联与朝鲜战争》

材料二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 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材料四   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回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朝鲜“三八线”最初出现的原因。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的国际格局的主要因素。(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6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折射出当今世界形势具有什么特点?(4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杨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大海日记》(网易博客)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