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山东省高一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该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局,该布局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

代?

6ec8aac122bd4f6e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

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

被天下。”材料反映了明代福建 

①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③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②    B. ③④      C.①②       D. ①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东林七君子之一周起元说:“我穆庙(穆宗)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

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东西洋),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

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适当开放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 “海禁”政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各种不同含义。《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

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

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材料

中“中国”指的是

A.内陆地区

B.周天子的直辖区

C.中原地区

D.华夏族的诸侯国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

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城市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

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北部边防

B.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C.是岭南地区归人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D.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政权的版图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

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比较先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

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甘蔗种植是清代赣南商品农业中重要的产业。同治《南康县志》载闽粤籍客户“嘉

道以来,种植繁多,酹与禾稼,核其岁入,几与闽粤争利广矣。”而在同一县志上却记载“若

懋迁有无,虽十倍之利,宁弃弗顾,弃农作商,康人绝少。"以上史料不能表明

A.重本抑末已内化为农民的思想观念

B.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思想

D.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地人重农抑末思想难以并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6ec8aac122bd4f6e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以中介为主的牙行,发展到清代变得更加细化,这其中就有一种在沿海地区产生,

在交易双方起担保责任,保证商品交易顺利完成的牙行,一般称为“保税”,或者“保载行”,

堪称清代的“保险公司”。这说明

A.清代的商品经济异常发达          

B.清代的服务行业发展迅速

C.清代彻底废止了海禁政策          

D.清代的中外贸易更趋频繁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万隆会议期间,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是:

    A.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

    B.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巴西代表支持中国的“求同存异”方针

D.“会议最后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无条件自由选择自己的制度和生活方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是有可能  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

子”。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B.妻子和孩子不属于城邦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                D.城邦政治的民主化特点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

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

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

    A.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

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

洲。”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是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

下列选项体现了“求同”的是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B.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平衡国际战略力量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

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

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

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

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

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四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体制。(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6分)

(3)据材料二,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8分)

(4)从中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6分)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

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

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

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

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

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

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出现有何意义? (8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 (4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

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

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

农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天自登,商人载米而

来者舳舻相衔。”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秀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

而鬻诸北。”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请将引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并说明上述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

系。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