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宁夏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的标牌被改为“后母戊

鼎”。“司母戊鼎”的命名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祭

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度

C.集权制度

D.礼乐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

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

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同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

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称:“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

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至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材

料表明罗马法

A.巩固罗马的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是私有制社会法律的总结,推动法学研究

C.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D.为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

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

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

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假

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由此可

A.财力限制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

B.雅典盛行军国主义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的农业十分落后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曾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

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

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C.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D.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

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C.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

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

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

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

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

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到:“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

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

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

的,又是最野蛮的。”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     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③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④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

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

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 铁耕具、牛耕的推广

②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 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城市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C.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歌乐彻晓闻。”

从诗句中能捕捉到的信息是

A.扬州的草市在当时很繁荣

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C.扬州出现了私人经营的邸店

D.扬州成为唐朝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间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

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

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 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② 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③ 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④ 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

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间区域。然

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致使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次高潮”,

它的不同点是               (   )

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B.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C.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

有事迹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

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

希腊提防英雄人物妨碍民主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

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封建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C.美洲的发现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

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

①《辛丑条约》的签订 

②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③武昌起义 

④推翻清朝统治 

⑤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

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

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

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

法权力。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

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

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四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

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

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

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

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五

政体

形式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总统制共和制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 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

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4分)

(3)在学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

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3分)

(5)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2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

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

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

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

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

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①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4分)

②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2分)

③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4分)

④材料三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

说明你的结论。(5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材料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

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

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

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

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

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

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5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