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的战役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清史稿》记载“(嘉庆)二十一年,英复遣使来贡,执事者告以须行拜跪礼,斯当东(注:英国使者)等遂称疾不入觐,帝怒,谕遣归国,罢筵宴赐物。嗣是英使不复来廷。”此事中,嘉庆帝的态度主要反映了清王朝

A.闭关锁国政策           B. 传统夷夏的观念

C. 是礼仪之邦             D. 实行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

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利益,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柏拉图认为直接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的国体形式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规定的政体形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1960年冬农村纠正“左”倾错误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本地停宿、储运的重要场所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年、1896~1911年、1912~1913年、1914~1918年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2个        C.3个           D.0.7个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英国                       B.19世纪末的德国

C.1920年代的苏联                       D.1930年代的美国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场需求      D.资本支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造成了盲目竞争的经济秩序        B.起到了促进工业复兴的作用

C.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D.富人乐于输纳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凋敝

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配合了国家工业化的进行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可能是

A.魏源  B.冯桂芬  C.宋教仁  D.胡适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逐步为资本主义土地国有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A. 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B.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 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 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图所反映的教育状况(图中成绩单内容:政治、劳动、技术成绩均为满分5分)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6ec8aac122bd4f6e

A.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B.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C.彻底抛弃了封建儒家文化的糟粕

D.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巨人传》     ④薄伽丘的《十日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贵族政治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这一言论体现的启蒙思想包括

①天赋人权  ②理性主义  ③主权在民  ④社会契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A.天人感应思想     B.君权神授       C.阴阳五行学说       D.封建等级思想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中学生郭刚最近喜欢上了轻松诙谐的美国文学,他声称要通过小说来了解美国,要在文学的海洋里感受真实的美国。据此,你认为他最应该读下列哪篇著作

A.《太阳照样升起》              B.《老人与海》

C.《嘉莉妹妹》                  D.《雪国》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的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的年收入。”所体现的史观是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文明史观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述了与钱玄同的一段对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钱玄同回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说明

①鲁迅先生对新文化运动仍心存疑虑

②新文化运动在启导国民觉悟方面发挥了作用

③鲁迅先生拒绝加入新文化运动阵营

④愚昧麻木的国民对新文化运动普遍反应冷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打倒孔家店

C.须知今后的世界,必成劳工的世界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学生问:“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老师答:“这里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根据材料,这位老师最有可能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格拉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梭伦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B.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

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拷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明德国在拷问世界的历史事实有

①德国的启蒙思想掀起了欧洲启蒙运动高潮

②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

③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④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向二战中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谢罪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50. 难度:中等

作为20世纪初物理学界的年纪最大明星,它的悄然诞生说明世界不再是“连续的”。玻尔研究者戈革做了有趣的解释:“原子‘吃’辐射,它不是像吃牛奶那样地吃,而是像吃米粒那样地吃,每个饭粒就是食物的最小单位……”这个“年纪最大明星”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           C.量子论          D.相对论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人民主权

 

详细信息
52. 难度:中等

“咱们走吧。”“咱们不能。”“为什么不能?”“咱们在等待戈多。”下列美术作品与上述对白作品所反映的艺术表现手法相似的是

A.《日出·印象》     B.《干草堆》     C.《鲁昂大教堂》   D.《毕加索自画像》

 

详细信息
53. 难度:中等

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话来自银幕。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B.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C.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D.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详细信息
54. 难度:中等

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右图)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6ec8aac122bd4f6e

A.史料记载            B.文字研究         C.民间传说            D.专家观点

 

详细信息
55.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详细信息
56. 难度:中等

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详细信息
57.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

A.太学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58. 难度:中等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详细信息
59. 难度:中等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详细信息
60. 难度:中等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61. 难度:中等

(16分)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17世纪时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材料二: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结合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一中“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这一观点。(12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结合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释材料二中英国是如何“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4分)

 

详细信息
62. 难度:中等

(24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6分)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8分)

4.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唐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