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 “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
3. 难度:中等 | |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4. 难度:中等 |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
5. 难度:中等 | |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 A.九一八事变前 B.西安事变前 C.洛川会议后 D.重庆谈判后
|
6. 难度:中等 | |
2011年海峡两岸共庆辛亥革命100周年,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张扬民主意识 B.实现民族独立 C.结束专制独裁 D.确立民主宪政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某同学从旧书市场买到一本民国时期的书,图是其封面。据此判断该书发行时间应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8. 难度:中等 | |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9. 难度:中等 | |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10. 难度:中等 | |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上海五国机制”
|
1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美国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
12. 难度:中等 | |
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 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相互平等与制衡 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
|
13.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A.巴黎公社失败 B.欧洲三大工运失败 C.俄国七月事件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14. 难度:中等 | |
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A.号召俄国人民退出世界大战 B.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C.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建立苏维埃政府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B.南北差距日益拉大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
16. 难度:中等 | |
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见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 B. 第二、三套反映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 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D.几套人民币的发行演变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
1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
19. 难度:中等 | |
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 A.荀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下图是“龙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D.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
|
21. 难度:中等 | |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籼型杂交水稻广泛种植 C.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D.火炬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
22. 难度:中等 | |
瑞典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评价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里的“新的科学思想”是指 A.系统合理地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B.揭示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分布的规律 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D.提出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比较下面两部著名文学作品,对其共性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在创作风格上都体现出相互交融 B.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 C.都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D.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
24. 难度:中等 | |
一位死于纳粹之手的神父和墓志铭写道:“当纳粹要对付共产党时,我不是共产党,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犹太人时,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二战前下列哪些国家与这位神父犯了相似的错误? ①英国 ②美国 ③西班牙 ④苏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25. 难度:中等 | |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首次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
26. 难度:中等 | |
(25分)自由、民主一直是思想家们关心讨论的主要论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民主义者先假定了正义在于“平等”;进而又认为平等就是至高无上的民意;最后则说“自由和平等”就是“人人各行其意愿”。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结果正如欧里庇特所谓“人人都各如其妄想”(而实际上成为一个混乱的城邦)。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卷五 材料二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严复《原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里斯多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4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实际上容易导致城邦的混乱(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卢梭和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2分)?又有什么重大发展(4分)? (3)材料三中严复如何理解西方的自由和民主之间的关系(4分)?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借鉴西方,为中国设计了什么样的强国方案(3分)?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
27. 难度:中等 | |
(25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三 如图,《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4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5分)?你认为让罗曼·罗兰确信“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70年代农村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2分)?请举2例说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4分)。农民的这种自发修改如何促进中国的制度创新完善(2分)? (3)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三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2分)?请说明理由(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