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山东济宁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周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被称为“齐祖”,这一称谓与下面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源远流长,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千万世,传之无穷。”关于皇帝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皇位可以禅让  ②皇权至上 ③皇权与相权斗争④皇位世袭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措施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汉代推恩令

B.唐代设节度使

C.宋代派文臣担任地方官

D.清代设军机处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理体制,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六部在中书省之下

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

D.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商朝卜辞

B.孟姜女传说

C.《史记》

D.《孟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科技强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中国台湾学者认为:中国政治模式在近代之前是最“平民化”的,一方面它表现在至宋代基本上淘汰了世袭封建贵族阶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那些替皇权秩序服务的新( )

A.孝廉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C.科举制度的实行

D.文官体制开始建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最主要差别是( )

A.地方长官的名称

B.地方长官权力的大小

C.地方长官的任免方式

D.皇帝是否总揽一切大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

A.《十二铜表法》制定

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D.《民法大全》的编成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

A.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B.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C.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D.稳定了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某部重要的法律文件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的名义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它可能出自哪一文献(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权利法案》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是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对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B.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会席位

C.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国王的权力受到进一步限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1841年5月30日),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反洋教斗争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反映义和团认识到了( )

A.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

C.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外国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要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实业救国

D.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工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 )

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整顿,并采采取有效的措施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居处调调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录》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赵翼《詹曝杂记》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以后封建王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0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职权的主要不同之处。并据材料三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结合知识评价行省制。(6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贪者,收为奴”。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 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这种表达说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二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的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4分)

(4)材料四中 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18分)材料一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不许出海迎敌。……甲午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战争清军惨败的原因(6分)

材料二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二、三,从反抗外来民族压迫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客观历史意义。(4分)

(4)当前中日之间因为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关系十分紧张,假如中日之间终有一战,你认为中国能否战胜日本,理由何在?(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