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的“示”指“祖先”,“示”与“司”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与“祠”紧密相关的制度为 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卿世禄制
|
2. 难度:简单 | |
关于先秦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商周时家庭手工业居于主导 B.春秋时铁器出现并得到普及 C. 东周时官营手工业逐渐兴起 D. 商周时期已出现原始瓷器
|
3. 难度:简单 | |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主张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寓兵于农
|
4. 难度:简单 | |
这是一位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伟大的思想家,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他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 A.克己复礼 B.仁者无敌 C.天人感应 D.格物致知
|
5.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
6. 难度:简单 | |
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 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 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 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
|
7. 难度:简单 | |
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 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 A.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③④
|
8. 难度:简单 | |
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①在鲁国兴盛,②在三晋与秦国兴盛。①②对应的学术派别是 A. 儒家墨家 B. 法家兵家 C. 儒家法家 D. 墨家法家
|
9.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我国的商业繁荣的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的进步 ②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③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④度量衡制度的统一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
10. 难度:简单 | |
“①新皇帝将本国取得成功的法家学说运用到全中国。 ②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③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④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集中经济化。”下列措施属于“新皇帝”所为的是 A.开驰道控制全国 B.置太学设五经博士 C.轻赋税行均田制 D.废丞相设内阁
|
11. 难度:简单 | |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D. 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
12.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的“推恩令”在解决了诸侯王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 A.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B.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 C.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 D.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
|
13. 难度:简单 | |
《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经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促进冶铁技术发展 C.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推广普及铁制农具
|
14. 难度:简单 | |
晋南朝时谢灵运的田庄“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孔灵符“立墅,周围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这说明田庄 A.占田过限,违制兼并 B.封疆裂土,富甲天下 C.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D.相对独立,自给自足
|
15. 难度:简单 | |
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 A.白瓷 B.青瓷 C.秘色瓷 D.青花瓷
|
16. 难度:简单 | |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对右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 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
18. 难度:简单 | |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
19. 难度:简单 | |
扬州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唐阙文》说:“扬州,胜地也。”扬州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①丝绸之路的影响 ②大运河的开通 ③南方经济的发展 ④统治中心的迁移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
20. 难度:简单 | |
唐朝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对农业生产发展所起到的主要促进作用是 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C.只征土地税,废除人头税 D.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
21. 难度:简单 | |
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开凿运河 B.市坊分区 C.柜坊出现 D.草市兴起
|
22. 难度:简单 | |||||||||||||||||||||||||
从《中国古代南北方战争比例变化表》中可以看出 中国古代南北方战争比例变化表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各地发生战争的频度 B.隋唐时期南方发展程度不如魏晋南北朝 C.东部沿海地区是各政治势力的必争之地 D.唐宋以后农民起义主要发生于南方地区
|
2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有“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 使之参预国家政治”的制度。该制度始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
24. 难度:简单 |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作者认为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25. 难度:简单 | |
宋仁宗时,“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指官僚地主)所占”,对此宋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 农田水利法 C.青苗法 D. 方田均税法
|
26. 难度:简单 |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27. 难度:简单 |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开封,“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这段材料可用来佐证 A.宋代豪放不羁的文学风格 B.人们偏安一隅的苟安心态 C.宋代市民娱乐活动丰富 D.宋代社会一片安定祥和
|
28.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三幅图反映的是 石犁 曲辕犁 高转筒车 A.农业动力的变化 B.灌溉工具的变化 C.耕种工具的变化 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
29.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下列各项对该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①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②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③削弱宰相职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④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0. 难度:简单 | |
元朝疆域辽阔,被誉为“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B.与匈奴、鲜卑等民族贸易加强 C.黄岩岛为郭守敬天文观测点之一 D.僧一行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
31. 难度:简单 | |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②地方管理制度初步形成 ③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④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2. 难度:简单 | |
户部(掌握税收财政)直接向皇帝负责始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
33. 难度:简单 | |
《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 A.王祯 B.徐光启 C.李贽 D.黄宗羲
|
34.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C.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
35. 难度:简单 | |
对右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①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 ②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 ③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 ④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 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
36. 难度:简单 | |
“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 ……岁终抚按考核以闻。”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有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 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
37. 难度:简单 | |
右图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①防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 ②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而建 ③张骞出西域时由此出关 ④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8. 难度:简单 | |
2011年9月,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的名字来源于古代人民对太空的称呼。下列关于古代科技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 B.在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造纸术 C.指南针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条件 D.明清时期古代科技飞速发展成就显赫
|
39. 难度:简单 | |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形成于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于近百年中国与列强对抗中出现。其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有 ①孝文帝 ②唐太宗 ③康熙帝 ④孙中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40. 难度:简单 | |
归纳是复习历史活化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标准,他还可以选择 A.《离骚》 B.《石氏星表》 C.《四书章句集注》 D.《红楼梦》
|
41. 难度:简单 | |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重视农业生产的表现有 ①编订《农政全书》推广农耕技术 (明朝) ②在北方地区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北魏) ③颁布《授时历》指导农业生产(元朝) ④督令官员,劝课农桑(传统重农政策:清朝、北魏,元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2. 难度:简单 | |
元朝和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中,相同之处是 ①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②抗击外来民族侵略 ③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台湾 ④设置行政机构管理和开发边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43.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
44. 难度:简单 | |
元代泉州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一艘运载精美瓷器的商船正要起航,商家对其中一种新品瓷器外销行情甚是忐忑,请问这里所说“新品瓷器”有可能是 A.唐三彩 B.哥窑冰裂纹瓷 C.青花瓷 D.珐琅彩
|
45. 难度:简单 | |
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明朝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清朝时期白银开始成为主要货币 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
46.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介绍研究西学 C.宣传民主政治 D.传播社会主义
|
47. 难度:简单 | |
以下对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破坏了中国“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结构 B.加重中国民众的生活负担和政府财政危机 C.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D.有利于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的持续增长
|
48. 难度:简单 |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埠通商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9.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爆发背景之一是外国商品倾销 ②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③客观上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④《资政新篇》启发了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0. 难度:简单 | |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
51. 难度:简单 | |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3分)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3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2分)结合史实(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 (9分)
|
52. 难度:简单 | |
材料一 14世纪以来的五百多年间,中国处于明清时期,西方则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近代历史阶段。在这五百年间,中国和西方都经历了君主专制加强和民主主义的发展。政治上的变革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变迁。 明清两代为期五百多年。这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是极不平常的。它苍黄翻复,屡有兴衰交替,又是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的转折时期。而在这五百年西方社会发展迅速,中国社会的变迁却相对缓慢。 ⑴结合史实,从明清(前期)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缓慢的原因。(9分)
材料二 秦人知农弃桑,衣源未开,利缺其半。况今生平日久,生齿益繁,仍守一耕,治生无增,岁计无加,诸凡之费,皆取给于此,所以衣食两艰,丰凶并困。……(桑树)无论墙下路旁,垄畔田边,悉皆种植;既不侵地,又不妨农,旷土皆化为锦绣之资。 ——清·杨屾《豳风广义》 (2)依据材料,指出清朝出现的社会问题。(2分)为解决此问题,杨屾建议采取哪些措施? (2分)
|
53. 难度:简单 | |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