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湖南省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 社会的矛盾

D.削弱了地方割据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代雅典

A.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B.尊重雅典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688年6月30日,英国议会的七位要人悄悄聚会,他们秘密起草了一封邀请信送往荷兰。信件的内容是邀请詹姆士二世的亲戚荷兰执政、奥兰治的亲王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一起前来英国担任国王,保护“宗教自由和财产”。上述材料说明英国

A.圆满完成了“光荣革命”          B.开始进入外国人统治时期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议会开始挑选王位继承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曲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

    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

    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  

    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面是l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职务

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l

3

29

l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 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6ec8aac122bd4f6e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C.“遗其体而求其用”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下图是“龙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可以反映写意画的发展和创新

    D.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有这么一段话: “中国、印度、巴比伦都已经进展到了此种耕地的地位。但是占有耕地的人民既然闭关自守,并没有分享到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既然他们的航海——不管这种航海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所以他们和世界历史其他部分的关系,完全只由于其他民族把它们寻找和研究出来。”

对于黑格尔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 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44条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材料三  严复在译著《法意》(今译作《论法的精神》)中论述:“如孟氏(孟德斯鸠)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之君主也。”“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上下所为皆有所束”。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⑴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

 

⑵《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指出上述条款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并说明其立法思想的渊源。(4分)

 

⑶概要指出严复论述中西方法律制度差异的意图。(2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纵览英国民主革命史,还有一层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这里,我是指着她的合理的协商精神而言的,不通过流血的手段而达到理想的目标正是民主的最高境界。虽然英国革命之初也曾有过内战,但比较起来,她依然算是流血最少的一个。此后,代议制既经奠定,英国的政治革命便一直循着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了。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⑴通过对材料一中“合理的协商精神”的理解,请你举出英国民主实践中符合这一“精神”的两个事例,并分别指出其能够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我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一如所有此类看法一样,得益于民主历史中以后这个特别的立场,亦即这样一种信念:民主的思想和实践只有最终得到保护,才能在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得到扩展和深化。

——赫尔德《民主的模式》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主的思想和实践最终得到“保护”的主要。(2分)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民主的不同形式的发展历史正是一定政治观念和政治实践形成的历史,而这一历史在西方的具体体现最为明显。

——赫尔德《民主的模式》

⑶通过对材料三的理解,请指出近代西方有哪两种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2分)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其政治理念和实践方式有何不同(4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三

6ec8aac122bd4f6e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分)

 

   ⑶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