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甘肃省高二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可见,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国崛起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禄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造成“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变法得到新任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B.商鞅得到广大秦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C.反对变革的保守势力遭到彻底打击

D.变法措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秦孝公曰“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秦国在诸侯国中相对落后           B.秦孝公求贤若渴

C.秦孝公希望改革                   D.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秦国不强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右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     )

6ec8aac122bd4f6e

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     

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他,说:“商君定有法律,谁留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据史书记载北魏改革前,鲜卑族拓跋部“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拓跋部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了当时北魏存在的问题是①部落制与宗主制并行  ②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并存  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④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同在,汉化程度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C.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B.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C.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繁荣     D.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关键措施是(   )

A.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B.迁都洛阳 

C.采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       D.改革鲜卑旧俗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    )

A.均田制         B.三长制         C.租调制       D.汉化政策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相地而衰征    ③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    ④尽地力之教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的共同原因主要有(     )

①铁器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变革

③实现富国强兵和争霸战争的需要     ④商鞅变法的促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C.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  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梭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绝。”这里他反对的是(     )

A.贵族凭借特权的专横与压榨        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

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      D.公民大会没有实现权力的现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民众法庭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述:“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廊柱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法制特征是(        )

A.法律的普遍性          B.个人承诺等同法律  

C.法律的稳定性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

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的措施与商鞅变法内容截然相反的是

①农业政策   ②工商业政策   ③政治主张  ④历史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右图漫画:联合国秘书长交接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作用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4分)

(3)从上述材料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主要症结。(6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6ec8aac122bd4f6e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6分)

(2)你认为材料三、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2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6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成功的因素有哪些?(4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贵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制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卷,其后,达600万卷,“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对推行的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盐法的意义。(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