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人生既冠,以字易明。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后世遵之,其法愈严。……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 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 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 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 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
|
2. 难度:中等 |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3. 难度:简单 | |
之所以说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是因为: A.科举制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 B.很多具有文化素养的士人被皇帝控制 C.提高了专制政府的行政效率 D.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
4.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 A.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不是专制社会 B.明朝废除宰相造成了政治黑暗的局面 C.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 D.明清两代都是高度的中央集权社会
|
5. 难度:简单 | |
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创立陶片放逐法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C.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
6. 难度:简单 | |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这里所说的“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内涵是 ①共和制 ②联邦制 ③三权分立 ④黑人奴隶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根本原因是 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
8. 难度:简单 |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难度:中等 |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
11. 难度:中等 |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12. 难度:简单 | |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6题)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
13. 难度:中等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②都受启蒙思想影响 ③都规定实行总统制 ④都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4. 难度:简单 | |
有人在上海警察局1919年5月的档案中,发现当时许多上海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学校校长发出的通知(如图)。引发学生缺席的原因应该是 A.民族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淞沪会战爆发,急于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
15.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召开遵义会议,扭转时局 C.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16. 难度:简单 | |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转变关头”是指 A.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
17. 难度:中等 | |
中国新闻网2009年5月30日报道: 九名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今日从云南瑞丽畹町口岸踏上回乡探亲之路。下列对中国远征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们开辟了国外抗日战场 B.主要任务是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 C.在缅甸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多 D.他们抗击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
18. 难度:中等 |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19.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
20. 难度:中等 | |
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将“日本的战争机器”“卡住了13个星期”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
21. 难度:简单 | |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它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
22. 难度:简单 | |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史实中无法体现出这一观点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B.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C.中国共产党开辟井冈山道路 D.中国提出“一国两制”
|
23. 难度:中等 |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
24. 难度:中等 |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25. 难度:简单 | |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
26. 难度:简单 | |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
27. 难度:中等 |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28. 难度:简单 | |
美国《商业周刊》对一次会议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被粉碎。这次会议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亚非会议 C.1961年不结盟首脑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大
|
2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
30. 难度:中等 | |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
31. 难度:中等 | |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32. 难度:中等 | |
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三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国共对峙十年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33. 难度:压轴 |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2分)分析雅典政治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 (2)读图示,在通往雅典公民大会的道路上,有四种群体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请在漫画 “通途”示例中,写出其余的三种社会群体。(3分) 材料二: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3)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唐朝和近代美国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英、美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 (2分) 材料三: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成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4)材料三体现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什么主张?有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1913年国会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
(5)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出现什么新局面?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3分) (6)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当时民主政治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五: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物构成表(单位:人)
(7)材料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制度建设中的什么创举?据上表概括中央人民政府的构成特点,并指出新中国政权的实质。(4分) (8)据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的认识。(3分)
|
34. 难度:困难 | |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4分) 材料三: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为何说罗马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最为持久?(4分) 材料四:英国是近代宪法的起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称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之为“不成文法”。 ——《外国法制史》 (3)材料四认为,许多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指出其中最著名的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的名称,并作出简要评价。(4分) 材料五: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4)材料五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分)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 “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2分) 材料六:“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七:“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5)材料六、七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3分)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6)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