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关于分封制,有人说:“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这个评价 A.正确,因为分封制加剧了中央政府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B.不正确,“争”、“乱”原因有很多,归结于分封制本身是不确切的 C.正确,因为从分封制开始,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割据称雄的局面 D.不正确,因为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不可能引起“争、乱”局面
|
2. 难度:简单 | |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最能说明“始皇”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一项是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
3. 难度:简单 | |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
4. 难度:简单 | |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
5. 难度:简单 | |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
6. 难度:简单 | |
“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从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封建贵族对全国的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7. 难度:简单 | |
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
8. 难度:简单 | |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 B.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 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 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
|
9. 难度:简单 | |
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
10. 难度:简单 |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
11. 难度:简单 | |
2011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C.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D.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地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2. 难度:简单 | |
2012年6月6日至7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全球瞩目,峰会发表的宣言表明,上合组织成员国正准备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地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上合组织成员国将在中亚地区建设一个“稳定之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加强了中国同其他成员国的多领域合作 ②主要同世界大国改善和发展关系 ③在区域安全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成为中亚地区和平发展的一面旗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
13.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
14. 难度:简单 | |
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
15. 难度:简单 | |
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
16. 难度:简单 | |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
17. 难度:简单 | |
“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A.信奉天主教 B.尊重各国风俗 C.为荣誉而战 D.遵守法律制度
|
18. 难度:简单 | |
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人选举权 ②美国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两年 ③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④1986年,我国吉林省梨树县村级换届时的“海选”是我国新时期基层民主重大发展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
1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纪念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镜头,老人和孩子的脸上流露出对十月革命的深切崇敬,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思想认识达成统一 B.俄罗斯要回归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C.俄罗斯要向社会主义国家表示友好关系 D.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
20. 难度:简单 | |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战争方式 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 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 D.马歇尔计划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
21. 难度:中等 | |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
22. 难度:简单 | |
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突出成就。图中两件展品存放的展台应属于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
23. 难度:简单 | |
明朝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成化末年值水灾,时祖居傍河,水淹入室,所酿酒尽败……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紵币(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从材料看毅庵祖“家业大饶”的原因有 ①适时改行易业 ②丝织品品种多 ③丝织品质量高 ④注重扩大再生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24. 难度:简单 | |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
25. 难度:简单 | |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方向问题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7. 难度:中等 | |
《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标题分别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晚清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28. 难度:中等 | |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 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 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 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 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
29. 难度:简单 | |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
30. 难度:简单 | |
图片是较为直观的历史素材之一,对下列图片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法拉第的圆盘发电机 爱迪生的老灯泡 图1 图2 图3 A.图1使人类获得了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巨大动力 B.图2的成功研制运用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C.图3的发明表明使用煤气灯的时代已经过去 D.图1和图2分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
31. 难度:困难 | |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处于这场变局之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10分) (2)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果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7分)
|
3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3分)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3分)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5分)
|
3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在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材料二 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一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1)有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首先爆发工业革命,“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对此,你有何态度?据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3分) (2)据材料二判断约翰·尤·内夫讲这段话的时期,并简述理由。(3分)他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 (3)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依据。(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