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A.奴隶主和奴隶 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农民和手工业者
|
2. 难度:简单 | |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
3. 难度:中等 | |
墨子说:“今也,农夫所以早出暮人,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怠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以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倦怠。”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 C.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
4. 难度:简单 | |
史书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
|
5. 难度:简单 |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本段材料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①废井田 ②奖励耕织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6. 难度:简单 | |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包括 ①轻教化重刑罚 ②推行连坐法 ③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④户籍什伍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8. 难度:简单 |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利于重建北方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均田制和三长制 B.宗主督护和编户齐民 C.三长制和宗主督护 D.均田制和宗主督护
|
9. 难度:简单 | |
历史上澶渊之盟签订的双方是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金 C.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
10.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A.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 “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 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
11. 难度:简单 | |
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2. 难度:简单 | |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
13. 难度:中等 | |
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意志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 难度:简单 | |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15. 难度:中等 | |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权威④主张先定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6. 难度:简单 | |
1824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凭自己的专横霸道”,“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这表明 A.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 B.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 D.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
|
17. 难度:简单 | |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
18. 难度:简单 | |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的产品成为商品
|
19. 难度:简单 | |
明治维新前,在日本属于“士”阶层的包括 ①将军 ②大名 ③武士 ④农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0. 难度:简单 | |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
21. 难度:简单 | |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A.黑船事件 B.大盐平八朗起义 C.“大政奉还”事件 D.“戊辰战争”的结束
|
22. 难度:简单 | |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
23.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 C.控制海关 D.修筑铁路
|
24. 难度:中等 |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
25. 难度:简单 | |
维新变法法令中“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特别有利于哪一阶级参政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封建官僚
|
26. 难度:中等 |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文字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27. 难度:简单 | |
秦筑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九原,东到山海关
|
28. 难度:简单 | |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群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存百姓”的思想
|
29.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
|
30. 难度:简单 | |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法不阿贵”
|
31.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A.编定“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
|
32. 难度:简单 | |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由“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 A.对雅典民主政治状况持肯定态度 B.赞同抽签选举办法 C.主张按照人的品德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
33. 难度:简单 | |
《理想国》一书中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是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什么是人的本质 C.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D.人是万物的尺度
|
34. 难度:中等 | |
正义与民主是当今社会人们津津乐道的社会话题,在古代西方先哲中,首先完整而系统地探究这一问题的是 A.梭伦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
35. 难度:中等 | |
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这位学生解释 A.伦理学 B.三段论 C.中庸之道 D.唯物论
|
36. 难度:简单 | |
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执掌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此时英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B.克伦威尔已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 C.克伦威尔已蜕变为封建君主 D.克伦威尔仍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
37.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
38. 难度:中等 | |
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之初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是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英属北美殖民地 B.法属美洲殖民地 C.西属美洲殖民地 D.荷属美洲殖民地
|
39. 难度:简单 | |
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下列事件与其相关的是 ①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②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③出任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
40. 难度:中等 | |
三民主义是指 A.民主民权民生 B.民主民族民生 C.民族民权民生 D.民族民意民权
|
41. 难度:中等 | |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 自序》中写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中国①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③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成功④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
42. 难度:中等 | |
印度圣雄甘地曾说:“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的言论,该言论 A.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C.对工业文明的认识准确 D.有利于提高民族自尊心
|
43. 难度:简单 | |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在于 A.历史人物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B.甘地的斗争策略和价值观的落后性 C.甘地的民族立场和阶级立场摇摆不定 D.历史人物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
44. 难度:中等 |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推翻素丹制度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民族独立 D.签订《洛桑条约》
|
45. 难度:简单 | |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是 A.发表了《神圣家族》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创建领导第一国际 D.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
46. 难度:简单 | |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
47. 难度:简单 | |
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上述材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它是毛泽东的哪部著作 A.《论十大关系》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48.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致力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
49. 难度:中等 | |
为中国大陆和近海石油勘探和开采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第四纪冰川论 B.微体古生物理论 C.大陆板块理论 D.地质力学
|
50. 难度:中等 | |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1. 难度:困难 | |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朗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国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所学知识,说出日本为走向近代化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
52. 难度:困难 | |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2分)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2分)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4分)
|
5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和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述。(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