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并指出是 “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有: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

A.注重以人为本      B.重视研究社会现实  C.探究人与自然      D.重视人的前生未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是否有“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说:“善人总是相似的,也是彼此友好的”;“没有人会愿意干恶事,或干他自己认为是恶的恶事。人的本性,决非弃善从恶”。与上述思想比较相近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吕不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和思维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伏尔泰的《哲学通信》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联邦共和     ③权利平等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很早进入农耕社会                  B.中国古代科技勃兴很早

C.上古时代文字已经成熟                  D.早期政权重视天文历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 万人和; 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根据这段文字的特点,它应属于

A.汉赋             B.唐诗             C.元曲             D.宋词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①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沉重一击②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④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对比500年》

材料三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的经济原因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3分)

(3)观察材料三的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图2的应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图3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9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来自一个反科学的画家的作品。图中牛顿坐在时空之海中的一块岩石上,专心致志地用他的数学工具来定义物质世界的事实。这幅画起名《一个英雄式的牛顿》,但画家抗议说:“上帝不是一个数学图表!”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艾萨克﹒牛顿的划时代的伟大工作主要就是在英国革命期间完成的。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副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与18世纪的“双元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交相辉映。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牛顿将“科学革命”推到了“它的高潮阶段”?(8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次双元革命的影响。(4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二   端方(满洲贵族,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的密折说:“近访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  康有为在国外发布《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

——摘自《中国维新报》(1906年)

材料四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宪法’二字,近时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五 “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目的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于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政治态度及其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反对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理由。(3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基本看法。(8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评议他这种构想的进步意义。(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