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天津滨海新区大港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 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佛教的广泛传播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考古学家在对我国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以下两件农具(注:翻车和曲辕犁),经技术测定,这两件农具均为同一时期遗存下来的物品。据此确定该遗址最早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西周                                 B.三国

C.唐朝                                 D.北宋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专制制度的衰落                        B.西方文明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义勇军进行曲》是下列哪部电影的插曲( )

A.《定军山》        B.《风云儿女》       C.《渔光曲》        D.《英雄儿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

A.政治非常开明      B.制瓷技术精湛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中“先天不足”是指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最早解体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       B.1901~1911       C.1912~1927       D.1928~1937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同家富强

D.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体现中西合璧产物的是

①长袍马褂   ②中山装      ③西服   ④旗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的“裱糊”活动为

A.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                    B.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C.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D.创办大生纱厂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

A.报道重大时事      B.宣传政治主张      C.评价社会风气      D.传播商业信息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二十世纪初,一场“咸与维新”的“剪辫风”旋即扫荡中南重镇武汉,大街小巷,处处可闻“喀嚓”声。热情最高昂的学生军,“人人手执一柄剪刀”,过路者凡有发辫,统统剪子伺候。这主要是由于

A.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行              B.留美幼童与学监斗争的影响

C.“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             D.外国传教会的组织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户、98.8%的职工、99.5%的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户、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分别位于

A.广东省、安徽省、海南省                B.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

C.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                D.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五百多年前,欧洲一批航海家开始冒险开辟新航路,而今天美洲越来越多的足球运动员带着梦想踏上欧洲的联赛赛场,他们登陆首选的落脚点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简称西甲)。从历史渊源上看,主要是因为

A.西班牙联赛水平高,同时上缴税费额度最低,使自身特长和收入得到最大体现

B.西班牙一直都尊重美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主权完整,赢得美洲人的好感与向往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今,两地形成共性语言、信仰等,登陆西甲可以减少很多障碍

D.西班牙距离美洲最近,同时西班牙也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登陆西甲是最大的荣耀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是在(  )

A.1989年          B.1992年           C.1994年           D.2000年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一个“新时代”,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新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20年代美国的繁荣                     B.美国市场的分期付款

C.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被激化         D.股票投机导致股价大幅度哄抬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下面一则当时美国一对母子的对话反映了哪方面的原因?( )

  “妈妈,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

A.财富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B.许多部门的生产严重过剩

C.证券市场的资金并没有投入生产领域       D.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   )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句话说明(    )。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危机蔓延到全世界                      D.危机持续时间长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支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不仅德国,英法战后经济恢复也靠美国扶植

C.美国在一战后掌握了世界领导权           D.美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前费,反对勤俭节约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量                B.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办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萨伊:“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凯恩斯: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统揽。”

D.马尔萨斯:“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导致了社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其中从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的是:   

A.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B.国家公职人员      C.职业经理人员      D.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而在欧洲各国债务中相当部分用于社会福利开支(如下表)。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福利政策消除了贫富差距,实现了社会公平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这表明当时法国

A.运用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B.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C.采用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的是1960年以来高收入国家、中收入国家及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战后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高收入国家快

B.高收入国家的综合国力逐步下降

C.有力地证明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D.高收入国家逐步进入知识型社会实现产业升级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但是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A.俄国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集权专制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业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1)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三次改革是指哪三次改革?(3分)三次改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2)俄、美、中三国在农业方面各自采取了什么政策(7分)

(3)材料一二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简要指出他们的相同之处和本质不同,(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