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D.宗法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便于中央派遣官员到达各地控制地方

B.促进各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大利亚)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示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得知此战役名称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否定传闻(口述)历史具有考证价值,表现了严谨的史学态度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B.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C.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下列事件符合孙中山的“政权”思想的是

A.成立同盟会                           B.建立湖北军政府

C.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要刻意模仿美国式的政治架构

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

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

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推动”主要体现在 ①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蒋介石阶级立场的改变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见证。根据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②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③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④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①新中国成立后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贯彻了民族团结平等的原则

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的原则                D.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52 年,周恩来在《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中说:“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周恩来在此阐释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 “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              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一致通过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A.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B.即将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后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③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 ④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造成这一地区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有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

②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垦

③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而砍伐森林

④建国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隋唐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激轮转”,发明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翻车

B.“海上霸王”,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C.“千峰翠色”,越窑青瓷中出现了极品秘色瓷

D.“灯火不绝”,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出现了夜市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对导致表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表  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

各期各国总计=100

年份

香港

日本及台湾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苏联

其他

1936

1.9

16.6

19.6

11.7

15.9

1.9

0.1

32.3

1947

1.8

1.7

50.1

6.9

/

1.2

0.3

38.0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

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

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各项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积累了重工业建设经验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加人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的内容应该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汕头特区、广州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C.汕头特区、福州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

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德龄(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1903年归国后,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便召她入宫,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深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她先后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御香飘渺录》、《瀛台泣血记》、《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慈禧有可能  ①照像    ②坐电车   ③乘飞机  ④听广播    ⑤看电影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5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近代化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5分)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4分)

材料三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4)材料三“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4分)

(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

 

详细信息
34.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洋务外交时代:弱国有外交”:变局观取代夷夏观,海防外交取代塞防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外需和戎,内需变法”成为救国之策。……中国既蒙受了刻骨铭心的国耻,外交上也实现了重大转型。

——袁南生《从鞠躬到握手:中国千年外交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之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成熟起来了,双方都很现实,在普遍使用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起“君子之交”。                         ——李凤林《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材料三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注:前苏联多次动用否决权,以至于1957—1985年间担任苏联外长的格罗米柯得了个“不先生(Mr.No)”的美称。美国共投过83次反对票,其中59次都是“单兵作战”。

——《新京报》

(1)分析中国由夷务外交向洋务外交转变的主要原因,晚清时期有哪些事件体现了其“外需和戎,内需变法”的?(6分)

(2)简述1950年代中苏关系“大起大落”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6分)

(3)苏联“Mr.No”的称号和美国59次“单兵作战”分别反映怎样的国际关系或现象?概述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所做的外交努力。(6分)

(4)通过上述问题探究,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2分)

 

详细信息
3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十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教(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2.4774

3792

江苏

149

1139

1288

14.2678

2588

安徽

386

386

2.468

1622

湖北

17

515

532

3.679

3414

云南

932

贵州

17

17

0.0606

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第一辆出厂的解放牌汽车    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动机试制成的贺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3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