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陕西省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   )

A.妇女             B.外邦人           C.公民             D.奴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734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书简》中写道:“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这主要基于(   )

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据统计,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人数约1116105人。这说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D.国民党军队勇于牺牲,百战百胜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俄国工人雅可夫认识到当前俄国革命的任务是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经历了哪个事件后(   )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演说   C.七月事件         D.彼得格勒起义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布雷顿森林体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  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图)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瓷器分类中的(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白瓷系列                             B.青瓷系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这是为了( )

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           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

C.获取商业利益而贿赂腐败的清政府         D.资助财政万分窘迫的清政府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图是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法币数额变化情况的数额图,法币大量发行带来的影响是(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迅速开展

B.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C.引发通货膨胀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       流行服饰      流行语          阅读            文娱形式

A          列宁装        最可爱的人      苏联小说        扭秧歌

B          唐装          时间就是金钱    古典文学        看电视剧

C          军装          破四旧          毛选            学唱样板戏

D          中山装        上网            时装杂志        跳交谊舞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沦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此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拓展海外殖民地                        B.拓展海外市场

C.打击荷兰海上势力                      D.加紧与荷兰争夺投资场所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观察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

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

A.20世纪后期       B.19世纪末期       C.18世纪末期       D.17世纪后期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其孙)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大明律》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 律……”“法者,天下之会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 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4分)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项主要成就。(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4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2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3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5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伦敦举行,加快了伦敦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扩展,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日益明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工业生产的上升(以1913年为100%)

国别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材料三 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普鲁士,1911年时,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相形之下,中产阶级买得起较好的住房和食物,……能使自己的子女受到充分的教育。在社会顶层,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伦敦、纽约、上海三地的城市化进程。三地城市化的进程、程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纽约、上海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4分)

(3)材料三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启示?(4分)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