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人物被后世尊为商业的祖师,那么,“商人”的来历是(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经商的人拥有大量财富

B.经商的人商业头脑灵活

C.商业信息对经商至关重要

D.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为北宋时期的纸币交子,其反映的主要信息有(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北宋时期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和活跃

②这种纸币有相应的面值,与今天的纸币类似

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仅四川一地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两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涉及的范围主要是(  )

①西欧  ②东南亚  ③阿拉伯半岛  ④非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某一旅游团想一览元朝时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的雄姿,应选择的地点是( )

A.杭州             B.大都             C.泉州             D.扬州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得到发展,这是因为( )

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从商易于致富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我们从这首唐诗不能看出 ( )

A.商人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            B.商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边疆地区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江南经济的繁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市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商朝的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B.两汉的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C.唐朝时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       D.北宋时农村中的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唐政府设置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是( )

A.转运使           B.市舶使           C.枢密使           D.指挥使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主要目的是 ( )

A.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B.最大程度地获取经济利益

C.对外征服,获得资本的原始积累           D.防止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在( )

A.商代             B.唐代             C.宋朝             D.春秋战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诗人宗泐在《清源洞图》中对泉州有这样的描写:“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①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

②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

③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据《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须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毕竟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夫商群萃而州处……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周游)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罕见的物品)时来,珍异物聚。──《国语·齐语》

材料三 南京去汴河五里,河次(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即北宋王朝)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凡群有设宴,必招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四 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数晨竞一虚(同墟,即集市)……或携布与楮(纸品),或驱鸡与豚,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    ──[北宋]《参寥子诗集》卷一

请回答:

(1)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商业中心的形成与封建社会商业繁荣时期宋朝商业集镇的形成原因的不同。

(2)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商品交易内容与宋朝集镇商业交易内容的不同

(3)你如何认识和评论上述的不同。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1573~1620年,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明神宗的年号)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据清朝小说《豆棚闲话》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春阳的店铺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反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  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