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

A.原始社会晚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闭关锁国”政策

D.避战自保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清朝实行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  )

A.各诸侯国实行税制改革

B.各诸侯国实行变法运动

C.私田的大量开垦

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封建地租重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繁荣

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  )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影响是(  )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图是乾隆二十五年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请判断它的主要目的是(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

B.便于对外商统一管理

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

D.打击倭寇,保护边疆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僇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2: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3: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清)雍正帝语

(1)材料1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

(2)材料2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

(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对此《公羊传》中的解释是:“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几年后秦国宣布“为田开阡陌封疆”。

材料2:《三国志·武帝纪》载:(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材料3:《魏书·食货志》记载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我国土地制度曾经发生过怎样的变革?

(2)材料2、3分别反映了什么土地制度?二者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

(3)简述材料3所反映土地制度的实行情况,分析这一状况与材料1反映的相关制度的联系。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