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评论商鞅变法时,司马迁说“秦民大悦”,而司马光却说“人多怨之”。史学研究者的正确态度是

A.支持司马迁的说法                      B.查阅相关史料后自作结论

C.支持司马光的说法                      D.采用当代学者的权威说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图云根书院由朱松(朱熹之父)创办,历经沧桑,多次重建、扩建,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经学,传播文化,他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政和,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儒家应设法“正君心”来干预政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国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显学,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官方哲学则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实,民间文化才是民族文化的本体,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流的,还有信众庞大的民间哲学。”(刘宗迪《中国文化的主流》)依据你所了解的史实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

A.儒学和道学       B.儒学和佛学        C.道学和佛学        D.理学和儒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打击氏族制度残余                      B.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设立五百人会议                        D.设立了十个地域部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梭伦改革中能体现其倾向于平民的措施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发展工商业    ③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梭伦的诗句写道:“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诗中“黑色的土地”见证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是

①废除“六一汉”制度  ②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  ④改革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              B.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

C.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D.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中废除了许多旧制度,实行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其中得以保留的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据《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③实行连坐之法 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观察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B.都促进了大民族融合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北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俸禄制

C.颁布均田制                           D.同汉族通婚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尊儒崇经                             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模仿汉族制度                          D.学说汉话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通,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熙宁四年(109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祖宗法制俱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回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段君臣对话说明北宋中期社会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A.皇权受制于士大夫                      B.士大夫反对任何变革

C.改革损害官僚集团利益                  D.改革未能兼顾国家与百姓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A.负责征收赋税                         B.清查耕地面积

C.管理对外贸易                          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            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仟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以上涉及商鞅变法的措施有

①推行县制   ②废除井田制   ③统一度量衡  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南朝谢灵运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设立三长制        C.推行新的租调制    D.汉化政策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下列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被中止的有

① 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梭伦改革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王安石说:“恩泽子弟,痒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为此,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扩大宋朝政权的基础                    B.恢复汉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

C.改革科举制                           D.整顿太学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图片中不能体现其影响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陶片放逐法                           B.雅典人用石子投票表决

C.雅典的商业                           D.雅典人的舞蹈教育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18分)

材料1: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2: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3:(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4:(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1中所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2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2,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6分)

(2)依据材料3 、4,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

(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评述。(6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2分)假设当时雅典社会矛盾的各方都获准参加图2的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几个阶层的代表?他们各自有何主张?(6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

材料五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3、图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3分)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