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浙江省分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对孔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所著的《论语》是人们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②所编修的《春秋》有“尊王攘夷”之旨 ③提出“和而不同”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④在君臣关系上主张“严而少恩”、“尊主卑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重要条件。”构成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的物质基础条件包括

A.都江堰和郑国渠水利工程的修建           B.率先进行“以牛田”、曲柄锄等耕作方式

C.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D.推广用煤炭作燃料、水力鼓风的冶铁装置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凌迟等,秦朝两千多万人口,囚犯就是几十万。而唐太宗认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制定的《唐律》也比《隋律》减少了160多条死刑条款。这一对比能说明

A.唐太宗有“存百姓”、仁义为本的思想      B.“治乱世,刑当重。治平世,刑当轻”

C.社会发展到了“法乃天下之公器”之势     D.因唐代呈“囹圄常空”、“外户不闭”景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山东邹县有一刻石,辞云:“追念乱世,封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从这段话中推测,引发该刻石出现的事件可能是

A.周武王派先代贵族后裔来该地“封邦建国”,统辖该地人民

B.秦始皇命该地设置“令”、“丞”等官职,并派遣外地官员担任

C.唐太宗令当地首领为“刺史”,并同意该地百姓不编户籍,不上贡赋

D.康熙皇帝南巡至该地,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亲书“万世师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是“百里科全书式的学者”,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逻辑学,提出了“三段论”的简单演绎逻辑

B.物理学,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C.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的观点

D.政治学,以身赴死批判了雅典民主中的“民粹”倾向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789年4月30日,乔治·华盛顿宣誓就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在他任总统期间

A.美国是由13个主权州构成的联盟          B.“严守中立”,避免介入欧洲战事

C.美国民主政治已具备两党政治特点         D.削减关税水平,倡导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强化君主制度,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重创俄国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C.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

D.刺激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著作或报纸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是

①《神圣家族》 ②《德意志意识形态》 ③《共产党宣言》 ④《新莱茵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图中所示之中俄边界的形成是在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16世纪后期                           B.17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对孙中山的“四十年”革命生涯中的重要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宣传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 ②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等职推进发展实业 ③要求北京恢复《临时约法》和民初国会 ④颁布法律赋予国民自由权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食盐进军是一次典型的、悲壮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其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B.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主张

C.甘地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D.殖民当局最终允许沿海人民煮盐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评论道:“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它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其中“恐怖统治”的实质是

A.军事独裁和侵略战争                    B.颁布“大陆封锁令”

C.资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D.颁布《拿破仑法典》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A.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C.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

D.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伯特兰·罗素在谈到西方哲学史时说:“马克思把它的历史哲学纳入了黑格尔辩证法所提出的模子,但事实上只有一个三元组是他关心的:封建主义,以地主为代表;资本主义,以工业雇主为代表;社会主义,以雇佣劳动者为代表。黑格尔把民族看作是传递辩证的运动的媒介;马克思将民族换成了        。”此处省略的是

A.国家             B.阶级             C.个人             D.社会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17年6月29日,普列汉诺夫发表文章说:“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好将用来它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普列汉诺夫的依据可能是 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②全世界无产者没有联合起来 ③俄国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 ④俄国革命有和平发展可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恩格斯在1895年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时说:“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恩格斯

A.抛弃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的暴力革命

B.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

C.没有看到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封建残余的一面

D.不再是马克思的“第二提琴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右图反映的是在某个时期,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喀琅施塔一部分水兵提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不要共产党参加的苏维埃”等政治口号。这反映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布尔什维克尚未能掌控苏维埃

B.克伦斯基政府抵制列宁的《四月提纲》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人们的反对

D.人民反对强制加入集体农庄的做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毛泽东机动灵活、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被人们赞叹为“用兵真如神”。其典型是

A.打退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的三次围剿       B.四渡赤水,打乱了国民党得追剿计划

C.平型关伏击,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       D.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邓小平在1977年给中央的一封信中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从当时的背景看,他的主要意图是

A.全面整顿国民经济,纠正“文革”中的某些错误

B.主张实行对外开放,大力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抵制“两个凡事”,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

D.强调民主法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构想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先后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其影响下,我国科技界的成果有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银河Ⅰ、Ⅲ型巨型计算机先后研制成功

C.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李四光确认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舜土无私万象涵,纬经地脉赖君探。若无妙手寻油出,赤县焉知是哪堪?”这是在纪念

A.李时珍           B.李四光           C.袁隆平           D.邓小平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牛顿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和他的物理学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影响有

A.“把上帝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了”

B.总结的“归纳—演绎”法,为近代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C.促进了人们的理性化倾向,推进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学说,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世界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爱因斯担超越了牛顿,取得了伟大的物理学研究成绩。这主要体现在他

A.致力于防止核战争,为人类和平进步而呼吁

B.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C.首先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奠定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向

D.认为时空的变化和时空结构同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难。世间有两种:有一种全不知者,固全无摸索处;又有一种知得仁之道如此大,而不肯以身任之者。今自家全不曾担者,如何知得他重与不重。所以学不贵徒说,须要实去验而行之,方知。”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五》

材料二 

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思想错误而懈志。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来深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

……国民!国民!究成何心?不能乎?不行乎?不知乎?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民国七年十二月)

材料三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

⑴据材料分别概括朱熹、孙中山、毛泽东关于知行关系的主要观点。(6分)

⑵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知行学说提出的原因。此后,孙中山在“知”的方面有了怎样的发展?(8分)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知行学说提出的背景。此后八年间,毛泽东是如何“行”的?(10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毛泽东与朱熹提出的知行学说在出发点上的差异。(4分)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华盛顿传》

材料二 

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

材料三 

(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华盛顿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材料三华盛顿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的实质是什么?(4分)

(3)华盛顿对“以前共同奋斗,而今又反对”的这种制度认识上的缺陷在哪里?这两起斗争其实是什么性质的矛盾?(8分)

(4)应怎样理解华盛顿在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活动?(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