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辽宁省葫芦岛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成“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A.“仁者爱人”                          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中新网”2010年7月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礼之胜,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哪个是不正确的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

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推崇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利用儒家思想教育和培养封建官僚。下列不可能是其教育内容的是

A.《诗》            B.《书》            C.《春秋》          D.《四书章句集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温家宝总理最近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他亲笔回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你觉得温总理不能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内容是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气者,理之依也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内容。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据此你可以得出                         

A.“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是孟子提出的最高生活目标和理想

B.孟子主张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

C.孟子的思想被当时的统治者欣然接受

D.孟子的思想不适应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需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10年12月10日起,CCTV—10“百家讲坛”连续14集播出《传奇王阳明》。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D.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1年播出的穿越剧《步步惊心》讲了一个现代白领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的故事。当时,她可能了解到

①皇宫隆宗门内设置军机处   ②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自然科学

③宫内上演的京剧           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鹅湖之会”是指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下述不可能是朱熹言论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C.“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却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成就却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假如你是一位北宋的收藏家,你的藏品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是

A、简仪           B火箭           C雕版印刷术       D司南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四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提出了一个命题,你认为哪个最不适宜?

A.两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2010年10月31日晚,上海世博会胜利闭幕,同时决定中国馆将续展半年。中国馆展出的是动态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其原作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汴京城内外社会生活和习俗,“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风采”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北宋风俗画的写实精神

C.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D.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学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后,同学小吴得到如下结论和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的《诗经》由孔子编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楚辞和汉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C.唐诗和宋词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D.《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2011年6月5日,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国家京剧院开启“红色经典中华行”,历时一个月。“红色经典中华行”艺术再现我党的光辉历程,也是京剧艺术传播的一次长征。下列对京剧形成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统治者的重视

C.徽剧与昆曲的融合                      D.民间艺人的努力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南方某学堂的一个学生在作文时将欧洲的卢梭与中国的孔子、孟子相提并论,他的学业成绩因此被评为第一名。据此推测,这一学堂推崇的政治制度是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直接民主制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的地位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险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至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述引言的基本观点是

A.全体社会成员应团结,维护社会安定

B.君主应当实行开明专制,听取民众意见

C.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尊重公共意志

D.人民享有集会结社与言论的自由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奥运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行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作是英雄而受到欢迎。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

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

C.古代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

D.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二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5分)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6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虽然这些哲人们并未发现支配整个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但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其中有少数君主,还有他们的一些臣民。不仅在欧洲,甚至这种影响还波及到当时的美洲,它甚至并没有随着18世纪、19世纪的结束而消失。

请回答:

(1)欧洲启蒙时代的伟大哲人们是如何批判封建制度的?又是怎样设计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5分)

(2)在当时的欧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批伟大的哲人?(3分)

(3)分别列举这些伟大哲人是如何影响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历史进程的。(4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其中“东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2分)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这种特点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2分)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三大发明为什么“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3分)为什么三大发明在明清之际未能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变革的作用?(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