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
2. 难度:简单 | |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此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
3. 难度:中等 |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教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
4.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5. 难度:简单 | |
《美国宪法评注》中说:“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这表明美国宪法确认了 A.中央集权原则 B.民主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原则
|
6. 难度:简单 | |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7.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 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8. 难度:简单 | |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
9. 难度:中等 |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0. 难度:简单 | |
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
11. 难度:简单 | |
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 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 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 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 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
|
12. 难度:中等 | |
两极世界解体后,西方还有许多人没有摒弃冷战思维,如今的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冷战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 A.意识形态的对抗 B.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C.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 D.依靠军事组织维护各自的利益
|
13. 难度:简单 | |
亚洲许多国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等国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特别重视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等方面的教育。其体现的思想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
14. 难度:简单 | |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理” 与“气”的地位 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C.唯物与唯心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
15. 难度:中等 | |
下一图片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它们反映了那个时候西欧知识阶层的 A.发展资本主义的信心 B.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信心 C.对宗教信仰的渴望 D.对思想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
16. 难度:简单 | |
16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滞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 B.封建专制制度 C.自然经济的状态 D.儒家传统
|
17. 难度:简单 | |
自然科学的理论具有惊人的预见性,原子弹的发明与下列那一理论有关? A.生物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
|
18. 难度:简单 |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19.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0. 难度:简单 | |
仔细欣赏下列美术作品,哪幅作品最有可能利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就?
A B C D
|
21. 难度:压轴 | |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里克利的演讲 材料二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 材料三:下列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如左: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材料一中该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其“法律上的平等”有什么局限性?(2分)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3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部宪法与前两部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材料中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来源是什么?(4分)
|
2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 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2分) 21. |
2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访问活动。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日关系问题指出“……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但是我认为,……还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只有认真的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 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随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报告出台,有关安理会扩大的争论又热闹起来。在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列中,日本和德国是两个热门国家 材料三:建国伊始,周恩来非常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他参与制订了两条重要的对日政策原则:一是严格区分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二是正确对待两千年与50年的关系。为了打开中日邦交正常化渠道.他从现实可能出发,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在与日本政府的接触中,他既坚持原则,又适当灵活,将针锋相对的斗争与有理、有利、有节的争取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的大力推动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邦交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 ——— 钱嘉东《周恩来与中日关系述论》 回答: (1)材料一中说中日关系进入第二个春天,那第一个春天应该是什么?其(第一个)到来的原因主要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说明日本在国际舞台中有什么动向?其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的“两千年与50年各是什么意思?(4分) (4)结合材料三与当前的中日关系,谈谈你多中日关系的认识。(2分)
|
24. 难度:困难 | |
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奥]斯蒡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三: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依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的“异端”思想和矛头指向。(6分) (2)为什么李贽的“异端”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影响不大?(2分) (3)材料三中“讲鬼话的人”指哪些人?“讲鬼话人的对头”指哪一派别?(2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2分)
|
2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 地能尽其材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咯·孙文学说》(1917年—1919年)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中国”的?(3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4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