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2. 难度:简单 | |
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经过隋唐时期 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 B.科举制对士族没有产生影响 C.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 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
|
3.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们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史实可以支持该论点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B.雅典官员在统计人口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C.雅典城邦国家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一些村落,面积狭小,人口不多 D.陶片放逐法的实施迫使人们言行谨慎,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
4. 难度:简单 | |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我们的国父认为自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的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权力是 A.言论自由权 B.司法审查权 C.弹劾总统权 D.司法解释权
|
5. 难度:简单 |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是 A.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B.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不实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
6. 难度:简单 | |
以下是一位美国政治家的著名演讲:“美国应该做任何她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我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将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完全的合作。” 该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B.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 C.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
7. 难度:简单 | |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
8. 难度:中等 | |
图为某纪念馆馆藏文物,它纪念的是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七七事迹
|
9. 难度:简单 | |
台湾前行政院长、民进党大佬谢长廷宣布于今年10月5日赴大陆访问五天,绿营内部部份独派人士持续批判,质疑谢长廷出访时机不宜,对此,谢长廷3号以“今日我足迹,未来后人路”回应。5日在福建祭祖后,谢长廷说,“我们要做对得起祖先的事情,这样才会受到宗亲的欢迎。要做对的事,祖先才会因你而光荣”。对此理解符合实际的是 A.谢长廷访问大陆标志着两岸长期政治隔绝的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B.谢长廷大陆之行标志着台湾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从否定“九二共识”到承认“九二共识” C.谢长廷的大陆之行将推动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最终实现 D.谢长廷对反对之声的回应说明和平对话、维护国家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
10. 难度:简单 | |
美国2012年大选如火如荼,侯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在电视辩论中都强调要扼制中国,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共和党人基辛格在电视上猛烈的批评罗姆尼和奥巴马两个人,虽然他表示在大选当中他会支持罗姆尼,但同时也强调,他不会支持罗姆尼对华政策。香港凤凰卫视的评论员何亮亮也评论说“我想作为中国人来说可能已经都看惯了,最近二十几年,美国总统大选每一次都会把中国拿来说事,但是说完就算了,谁当选总统之前都会拿中国来说事,谁当选总统之后都要发展跟中国的关系。”这种现象表明 A.随着美国国力下降,美国正在逐步放弃以构筑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努力 B.以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为中心的世界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C.当前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各种矛盾交织,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美国的冲突不可避免
|
11. 难度:简单 | |
图为广州亚运会奖牌(海上丝路) 的正面,有人在解读其设计时说“如果不写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支离破碎,暗然失色,不堪入目。”以下关于古代广州对外贸易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B.唐朝时,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C.元朝时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D.清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特许广州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12. 难度:简单 | |
黄邦和在《通向现代500年》中说:“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沿西非的海岸线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士团长,并拔给他巨额的资金供他在西非传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世俗的要求罩上了神圣的光环。”作者意在说明 A.葡萄牙扩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教会的宗教目标 B.传播天主教是早期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之一 C.天主教会为欧洲资本主义扩张保驾护航 D.基督教会的推动是殖民探险活动兴起的根源
|
13. 难度:中等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C.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D.“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
14. 难度:简单 | |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新能源的发明促进了重工业的产生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
15.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对前苏联的某领导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在下列言论中能反映这位领导人的工作作风的是 A.“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B.“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 C.“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D.“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
16. 难度:简单 | |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 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 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
|
17. 难度:简单 | |
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下列选项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苏维埃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 C.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8. 难度:简单 | |
1984年10月,有两个在80年代初还受批评的观点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文件。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有一个是要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此时,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不包括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B.经济手段不是中西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C.以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 D.指令性计划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
19. 难度:中等 | |
据《中国教育报》载:“六五”(1981---1985)计划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30500余人。与此相关的热门话题创作的《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相继问世。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 A.复关谈判推动中国人积极学习外语 B.改革开放使国人日益渴望了解世界 C.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
|
20. 难度:简单 | |
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全面国有化趋势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
21. 难度:简单 | |
某学派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此学派为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22. 难度:简单 | |
所谓“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而不是通过直率的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它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以下历史概念不属于“春秋笔法”的是 A.禅让制 B.闭关锁国 C.抗日战争 D.一国两制
|
23. 难度:简单 | |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仲尼是李耳的学生,墨翟接受过儒家的教育,韩非和李斯一同求学于荀况。下列名言中能比较准确地解读上述现象是 A.我所有的智慧就在于我知道我没有智慧(苏格拉底)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C.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斯多德) D.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王阳明)
|
24. 难度:简单 | |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
25. 难度:中等 | |
《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E· Major)。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合股创办了《申报》。 由于在中国待久了,对中国情形熟悉。提出“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的指导思想。取名《申报》,源于民间喜用“申”字来代表上海。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办的报纸,故正式名谓《申江新报》(缩写为《申报》)。他信任华人,并放手让他们去做。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在几位主笔和馆内人员的努力下,《申报》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改进;《申报》最初使用中国毛边纸、竹连纸印刷,都是单面印,后改用使用道林纸(美国道林公司生产的新闻纸)两面印刷。申报每张仅售价十文,比当时的《上海新报》便宜二十文。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右图为《申报》照片)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申报》迅速发展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以下是不同时期《申报》报纸的影印照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申报》登载的内容和编辑特点。(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申报》在近代史上的影响。(7分)
|
26. 难度:简单 | |
近些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就是以十年作为一个“年代”,集中考察该年代的历史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年代”史。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就曾先后合作主办了1910年代的中国、1920年代的中国、1930年代的中国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 正如《1920年代的中国》论文集的编者所言,对1920年代中国历史的整体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到:1920年代的中国,既是民国政治由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转换到国民党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转折时期,又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及北伐战争到最终破裂走向内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有起有落、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社会动荡转型的历史。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请你运用上述方法,概括上世纪70年代中国历史的特点并加以阐述。
|
2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典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适应力。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带来周期性的小摆动,并在本世纪初导致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发展性大危机。20世纪的三场大灾难,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材料二 西方国家利用战争和三十年的停滞,取得了发展的新动力,而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则通过不断的结构改革,其中包括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与外部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开始不断出现一些新变化。……20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工业已出现内部结构功能性的变化。……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正在被不断修复与调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最早源自哪个国家?其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新变化。(6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修复与调整的原因。(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