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近期,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在梅州举行,历史上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宗教信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材料反映出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墨子倡导节用的主张

C.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D.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对棉织品的需求增势强劲.推动了技术革新

B.英国从殖民地获得大量财富,生产所需资金充足

C.棉纺织业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庞大

D.纺织业生产技术简单.易于采用机器生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人民主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

①实行君主立宪 ②实行民主共和制 ③“三权分立” ④建立法治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上海世博园中国国家馆“智慧长河”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投影到100多米长卷上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馆通过多媒体手法,使《清明上河图》中500多个人物都动起来,让观众通过白天和晚上的不同场景,领略到一个活的北宋汴梁生活场景。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 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1年9月2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发现一些中微子运行速度比光速还快,若这一结果再次被证实,将引起巨大影响,你认为这将产生什么影响呢?

①现代物理学的大厦有可能被倾覆②将改变人类对整个宇宙存在的看法③极大地挑战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④可能使物理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成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879年,一则新闻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这则新闻可能是

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B.英荷战争爆发

C.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D.纽约股市崩盘引发史上最大金融危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他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探讨与人生幸福有关的道德伦理问题。”“他”是古希腊的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克里斯提尼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法国作家拉伯雷(1493—1553)在《巨人传》中提出了“随性所欲,各行其是”的口号。这一口号

A.直接反映了封建教会的腐朽

B.否定了教会宣扬的“神创说”

C.是宗教改革时期的核心主张

D.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在其《天体运行论》中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认为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该论述在当时最大的价值在于

A.引导哲学家开始探索物质世界

B.引导人们进一步摆脱教会的精神束缚

C.使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确立起来

D.促使宗教改革运动逐渐波及西欧各国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其主张否定了

A.罗马教皇的权威                        B.世俗君主的作用

C.宗教神学的价值                        D.《圣经》的地位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他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并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他是

A.伽利略           B.瓦特             C.牛顿             D.爱因斯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宋明理学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列对“双百”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②内容是在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③它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发展规律

④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淼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特别在游牧民族未形成和强大之前,其周边一直被有效切断,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中国古文明的保护屏障,也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的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庞大的人口和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外族的入侵可以消灭一个王权,却消灭不了所有家族。庞大的人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不仅赶不尽杀不绝,众多的人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都能认知同一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性和时间通道上的连续性的重要支柱。由道、儒学说至汉吸纳的佛学经典,共同以大儒学说共融的理论一直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为主的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精神和理论的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引自儒学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表达了中国人的信条。两千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起于隋有固定文体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是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文字经历演变的历程;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5分)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文化能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3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

(2)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

(3)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有何不同(4分)?简要分析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2分)。

(4)有学者说,文化的交流中有时会存在“误读”的现象。比如在法国启蒙思想家那里,儒家思想被“误读”为自由、平等、法治。简要分析这种“误读”产生的原因。简要谈谈你对这种“误读”的认识。(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