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之所以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     (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

C.建立了二十等爵制                      D.推行连坐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商鞅变法                                                     (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诸侯们能够把从前分给贵族们的封地转变为由他们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

A.设立及推广县制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实行军功爵制度                        D.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说,“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  )

A.奖励军功         B.实行什伍连坐制    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  )

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便于北魏接受汉族思想文化的措施有          (  )

①均田制 ②迁都 ③尊儒崇经 ④仿效汉族典章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      (  )

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     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来   D.对贪赃枉法的官吏严惩不贷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  )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C.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D.解决了地主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和政府用地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中“解放”农奴的法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全部份地

C.农民为了“赎买”土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D.农民仍然要受村社的束缚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实质是                            (  )

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俄国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十二月党人被沙皇流放时,他们的妻子毅然接受沙皇提出的苛刻条件,跟随丈夫远赴西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十二月党人”被流放主要是因为 (    )                                               

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                  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

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                  D.同情俄国农奴们的处境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有(  )

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

②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③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通过改革俄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专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B.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促成俄国经济的大发展                  D.消除了沙皇统治的危机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亚历山大二世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但他的改革,史学界却认为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

A.改革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B.改革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改革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的含义是                             (  )

A.他镇压了1905年革命                   B.他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

C.他消除了农奴制残余                    D.他主持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要求的是                   (  )

A.废除封建身分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相比,明显的特点是         (  )

A.私人投资         B.国家投资          C.外资投入         D.国家扶持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的近代天皇政治体制的标志是   (  )

A.幕府统治被推翻                        B.明治维新开始

C.明治维新期间自由民权运动掀起           D.《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质变              B.彻底铲除了封建残余势力

C.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D.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日本某藩知事到任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称县知事,此事发生时间应在(   )

A.1841年          B.1851年           C.1861年           D.1871年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盐田、鸟饲、猎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  )

A.提倡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B.打破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

C.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D.改变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习惯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皇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日本有明治维新、中国有戊戌变法,两国变法的施政纲领分别是:   

A.《五条誓文》、《应诏统筹全局折》

B.《劝农局处务条例》、《新学伪经考》

C.“四民平等”、《孔子改制考》

D.《五条誓文》、《变法通议》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表现为                 (  )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

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C.暴露清政府的腐败,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 (  )

A.京师设立大学堂                        B.设立译书局

C.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废除科举制度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百日维新宣布废除八股取士,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裁汰冗员“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②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 ③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 ④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  )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A.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 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

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4分)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4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3). 材料三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