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海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老子观点的是

A.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B.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

C.主张“无为而治”                      D.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革新             B.仁爱             C.齐物             D.节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前期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欧阳修上书说:“京城今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祥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相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   )。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B.巴尔扎克          C.贝多芬           D.毕加索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在西方后面呢?”这个疑问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请回答:(1)以天文学为例,列举三个中国古代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天文科技成就,说明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6分)

(2)近代科学技术首先在西方诞生,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意大利科学家(2分)请写出他的主要科技成就及意义。(6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 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王养冲《1 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4分)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2分)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2分)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2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傲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職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圣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当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M良的政治组织。一一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绅士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盂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鸡、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他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伏尔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途径。他们两人都没有到过中国,你认为谁的观点更贴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