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

B.“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C.“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

D.“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史学家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聚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儒学被奉为正统。“某一时期”应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朱熹的“道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董仲舒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当时其进步性在于

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          C.限制君权         D.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夏、商、周);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言必称三代”说明秦朝和两汉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B.“子曰诗云”强调诸子百家和唐朝诗歌对中国文化影响绵长

C.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D.古代文学呈现古典与高雅的趋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这表明“礼”是

A.习俗             B.道德             C.法律             D.规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王国维先生曾说:“诗在我们国度,一出世,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最全面的生活。”以下各项中,能体现王国维这一观点的是

①《诗》是五经之一 ②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 ③明清士人互赠诗文绘画作品 ④学者根据《诗经》研究春秋早期的状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一位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到:“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这里所说的“近”,应指

A.晋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B.“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组织)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以,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有误的是

A.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B.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C.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D.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

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以下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理念一致的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要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智”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萧功秦在《儒家文化的困境》中说:把古代中国、环地中海诸文明古国与岛国日本的文化传播模式进行横向比较颇有意义的。其中,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文化形成和传播模式是

A.单向性辐射                           B.由内向外辐射

C.由外向内选择吸附型                    D.多向交汇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三者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D.破除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红楼梦》与两部文学作品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在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                B.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提出后

C.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后                    D.工业革命兴起后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科学一旦发挥作用,就会使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19世纪下半叶,引发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科学成果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达尔文进化论

C.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D.爱因斯坦相对论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31年10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响                         D.齐奏《英雄交响曲》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最近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调查中有30.5%的人承认自己“沉迷网络,有严重的互联网依赖”。根据调查,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发邮件依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没有任何影响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马克思这样评价“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

A.爱迪生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瓦特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世纪早期欧洲工人运动的爆发,表明了人们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失望与不满。这一变化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表现为

A.浪漫主义兴起      B.印象主义兴起      C.现实主义兴起      D.现代主义兴起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这部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A.拜伦             B.巴尔扎克          C.雨果             D.列夫·托尔斯泰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该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这个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伏尔泰和他的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舞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士绅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材料四 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辛亥革命史》

章开沅等

人民出版社

《近代自然科学史概论》(上册)(注:该册收录了15—17世纪的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张瑞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

(2)根据材料指出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来源。(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人思想共同之处。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6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从两人对中国的不同看法中可得出什么结论。(4分)

(5)如果要对启蒙思想作进一步的研究,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选择哪项作为素材?并简要陈述你选择的理由。(3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摘编自徐惟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称新学制,因为该年是壬戌年,又称“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壬戌学制”的进步性。(不得摘抄原文)(5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司马光的观点。(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