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启蒙思想;致良知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底座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以下有关国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B.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风俗画以社会风俗为题材属山水画的一种,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如郑板桥的《墨兰图》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   )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生而平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宗教信仰                         B.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说        D.三权分立学说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鲁滨孙漂流记》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

A.体现了启蒙思想                        B.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彰显了冒险精神                        D.适应殖民扩张要求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仔细欣赏下列美术作品,哪幅作品最有可能利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就?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和革命派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 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③社会主义革命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              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D.是文艺工作者独立创作地位的体现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体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6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改革测试题(10分)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材料四 资本主义精神与传统精神是相对的。传统精神不讲效率,不受任何道德伦理的约束而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而资本主义意味着以“合理的”手段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与此对应的资本主义精神表现为对生活的理性态度, 讲求效率和效果的做事方法。……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发生过巨大无比的杠杆作用”。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马丁·路德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马丁·路德的主张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4分)

(2)根据材料四,指出“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2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尤其”有利于上述“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4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民主思想与实践试题(10分)

材料一 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材料二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示意图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麦迪逊的主张?(4分)

(2)材料二所示内容,源于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该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