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主要有( )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2. 难度:中等 | |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同学是周朝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天无所事事
|
3. 难度:中等 | |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
4. 难度:简单 |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水之山,必有其源”。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
6. 难度:简单 | |
《三字经》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士 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D.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
8. 难度:简单 | |
“亲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句唐诗反映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秦北击匈奴 C.诸侯联合伐秦 D.秦征服岭南
|
9.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制定繁复缜密的法律 C.中央设三公九卿 D.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
10. 难度:困难 |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指 ( ) A.统一度量衡 B.开创皇帝制度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11. 难度:困难 | |
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 A.小农经济的兴盛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工匠水平的高超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
12. 难度:困难 | |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3. 难度:简单 | |
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
14. 难度:中等 |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15. 难度:中等 | |
政论家认为,唐宋时期,宰相制度较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既能相互牵制,又能提高办事效率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军政大权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
16. 难度:中等 | |||||
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分封制、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
17.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时期,形成了新的官僚机构( ) A.外朝 B.中朝 C.内阁 D.政事堂
|
18. 难度:简单 | |
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 ①行省制 ②分封制 ③郡县制 ④州郡县制;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
19. 难度:简单 | |
藏文史籍《萨迦世系表》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积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以,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负责管理西藏省的中央机构是( )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巡检司 D.宣政院
|
20. 难度:中等 | |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21. 难度:中等 | |
看图:《范进××,“怀具”还是“洗具”》?QQ新闻网认为范进在此制度下由一赤贫之民一跃官至御史巡抚,使人民中的优秀分子有参政机会,体现了它的公平公正。该制度是( ) A.封邦建国制 B.三省六部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
22. 难度:中等 | |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有敢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①秦朝的御使大夫 ②西汉的刺史 ③元朝的御使台 ④明朝的按察院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4. 难度:简单 |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设置军机处 ③设置内阁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
25. 难度:困难 | |
下列中国古代皇权消长图中,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是( ) A B C D
|
26. 难度:困难 | |
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 )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
27. 难度:中等 |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
28. 难度:简单 | |
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法令出一” C.“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29. 难度:困难 | |
通过对从秦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的基本史实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0.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31.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
32. 难度:中等 | |
下面哪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 A.割占中国领土 B.保护鸦片贸易 C.打开中国市场 D.赔款2 100万银元
|
33.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由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外交主权
|
34. 难度:中等 | |
1883年,一法国商人为买丝绸同一中国商人发生矛盾,失手将中国商人打死,此法国商人应受什么人审判( ) A.英国领事 B.中国法院 C.法国法院 D.法国领事
|
35. 难度:困难 | |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 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
36. 难度:中等 | |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 Linevitch(李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37.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
38. 难度:简单 | |
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的胜利
|
39. 难度:简单 | |
如图,两幅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 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的侵略者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40. 难度:简单 | |
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
41. 难度:困难 | |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义和团运动的1898年应是 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
42. 难度:中等 | |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43.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 A.鸦片战争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D.抗日战争
|
44. 难度:简单 | |
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45. 难度:简单 | |
1938年在抗日名将抗李宗仁的指挥下,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肌谷、板垣师团的主力两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
46. 难度:简单 | |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47. 难度:中等 | |||||||||||||||||||||||||
从下表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表》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协同作战的结果 ③中国人民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④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48. 难度:中等 | |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B.日本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 C.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
49. 难度:中等 | |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
50. 难度:简单 | |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 )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碱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 置汉中郡。——《史记》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 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2分)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2分)
|
52. 难度:中等 |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示一 图示二 图示三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2分)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3分) (2)材料二中的“上”指什么?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3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2分)产生哪些消极影响?(2分) (4)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2分)
|
5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世官制度下官员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1分) 材料二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2) 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3)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1分)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1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3分) (5)明清以后,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
5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然而中国人民没有屈服。 图1鸦片战争 图2中日甲午战争 图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请回答: (1)依据上述三幅地图,写出战争最后签订的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的三个条约名称。(3分) 图1: 图2: 图3: (2)三次侵华战争分别给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3分) (3)从上述三图反映的战争中,概括表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3分)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1分) (4)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哪一次反侵略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1分)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并简述其胜利的国际意义?(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