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朝鲜战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崛起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欧洲走向联合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欧洲共同体两极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D.欧洲联盟两极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的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出席日内瓦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修正民族国家”是指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C.加入了世贸组织                        D.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朝鲜、韩国民众因为战争而离散。1985年,朝韩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离散家属的互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②亲人的离散是两极世界下的悲剧③家属的重逢由于美苏冲突的结束④两极格局解体推动朝鲜半岛缓和

A.①③④           B.②               C.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巴黎公社失败时                        B.世贸组织成立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不能表明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日本企图摆脱雅尔塔体制的束缚

C.日本要求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D.日本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

C.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A.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B.支援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C.与中国共同奉行不结盟政策

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   

A.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D.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新华网曾刊载文章《新世纪头十年,地球未按照美国愿望转》,指出:“十年的经历至少说明了一点,地球并没有按照美国极右势力的愿望旋转。”这表明

A.美国彻底失去了世界霸权                B.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形成                    D.世界政治多极化形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他的“理想”是

A.努力推进多极化格局的建立              B.实现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C.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              D.完成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为美国与四国(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它表明

A.美、欧、日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B.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

D.“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形成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右图为漫画《梅开三度》,该漫画最能反映

A.亚太地区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

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撼动了两极格局

C.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D.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完全取代意识形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       B.牛耕的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  

A.巩固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B.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

C.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实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受益者是                                                 

A.地主.国家         B.农民.地主         C.农民.国家         D.国家.地主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A鲁国的“初税亩”     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C西周的“井田制”     D秦国的“商鞅变法”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为用户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雇工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苦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粟的遗存,还出土了一批幼体猪骨,这不能说明的是

A.黄河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C.我国北方以粟为主要农作物

D.当时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业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后汉书》记载:“先是,(庐江)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的贫乏                    B.生产技术的落后

C.灌溉技术的落后                        D.农民意识的落后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下面对自耕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自耕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登上封面。阅读下列图片及提示: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图1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               图2发表于1954年3月10日。

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                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小标题: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图3发表于1971年11月8日。                    图4发表于1972年3月6日

标题为“中国人来了”。                           标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发表于1972年3月6日                        

请回答: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周刊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4分)

(2)图2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5分)

(3)根据图3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3分)

(4)根据图4分析“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作为历史研究资料时应注意什么。(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