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说明中国出现了 A.原始商业 B.制定了历法 C.原始农业 D.城市兴起
|
2. 难度:中等 | |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
3. 难度:中等 | |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
4. 难度:简单 | |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
5. 难度:简单 | |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生态资源
|
6.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
|
7. 难度:简单 | |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导致了生活方式变化 B.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C.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D.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8. 难度:简单 | |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讲述了公元1872年,主人公福克与人打赌,用80天环游地球的故事。在当时,现实中的凡尔纳要环游地球,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
11. 难度:中等 | |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降缫丝厂,采用蒸气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12. 难度:中等 | |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D.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
13. 难度:中等 | |
小明的曾祖父在解放前是个资本家,他经常给小明讲解放前的创业经历,下列经历可能的是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初,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十年内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战胜利后,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商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列一组“火花”是民国初期一些民族工业的商标。它们在商品宣传方面的共同点是 A.突出漫画的作用 B.商品宣传与爱国主义结合 C.商品宣传与反封建斗争结合 D.只注重商品品质的宣传
|
15. 难度:中等 | ||||||||||||||||||||||||||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6. 难度:困难 | |
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A B C D
|
17. 难度:简单 | |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D.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
18. 难度:简单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 ①毗邻港澳台,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 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 ③水陆交通发达 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
19. 难度:简单 | |
在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社论提出:“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吸取的历史教训。(……)决定从明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上来。这是我们党在进行新长征中的重大战略决策。”文中空白处应填充的内容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建设和“文化大革命”方面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0.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时代原因是
A.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 B.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C.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D.农村人多地少引起
|
21. 难度:简单 | |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成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
22. 难度:简单 | |
衣食住行作为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反映的服饰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23. 难度:简单 | |
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
24. 难度:简单 | |
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
25. 难度:中等 | |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辩,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
26. 难度:中等 | |
下面的照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哪一主要特点 A.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B.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C.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D.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
27. 难度:中等 | |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执行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这表明里根总统 A.放弃建设福利国家 B.倡导自由放任政策 C.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D.大力发展“新经济”
|
28. 难度:简单 | |
右图说明本世纪初美国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三产业出现繁荣景象。这是因为 ①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 “新经济”的出现 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推行 A.①②③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
29. 难度:简单 | |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A.摇滚、爵士乐盛行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
30. 难度:简单 |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网页,选取了以下几则材料,并写出了相应的标题。其中可选取的是 ①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汽车长龙——虚假的繁荣 ②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③“蓝鹰运动”——工业复兴计划的“推动者” ④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工代赈”的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1)依据图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2分)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2)材料二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之间关系的?(2分) 材料三 盐铁官营弊端重重,效率低下,经营呆板,官僚机构更加臃肿,有权的官吏常常欺压、勒索百姓等。于是一种新政策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分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国家的专卖利润虽由全部变成部分开支却大为减少,而且商人参与经营使效率提高、总利润增加,政府的实际收入反而成倍增长。唐宋以来,这种新政策原则运用得日益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转卖凭证。很多商人在与官府合作,为国家服务中发家致富,地位尊崇,尤其是盐商。 材料四 中唐以后,“工商杂类不得预与士伍”等禁令松弛。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导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宋代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 (3)材料三中所涉及的新政策是什么?依据材料四指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具体表现?(4分) 材料五:
图一: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图二: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六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是坚硬贫瘠的土地),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4)依据图一、图二和材料六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近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巨变?(5分)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在中国如此,在外国也如此。移民导致的历史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1)将材料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表框中表示出来。(3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区,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2)根据所学知识,将霍元甲定居在上海租界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下列情形列举出来(每项空白处至少填两项,否则不给分。)(2分)
材料三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四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1分)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4)据材料四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5分)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 经济萧条中饥饿的母亲 罗斯福与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建立?(2分) 材料四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五 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股权分散化的趋势。二战结束后逐渐加强,这种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3)据材料四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4)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人民资本主义”的主要含义及其作用。(4分)同时期资本主义还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