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人们的赞誉。追根溯源,下列各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
2. 难度:简单 | |
“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
3. 难度:中等 |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
4.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维系帝国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外来移民的需要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斗争 B.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妥协 C.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比喻为“驴子”和“大象” D.民主党和共和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
|
6. 难度:简单 | |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由北京发展到上海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8. 难度:简单 | |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正在行进中。他们从江西出发,途经贵州遵义,最终到达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延安保卫战
|
9. 难度:中等 | |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不包括 A.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扭转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屡屡失败的局面 C.开创殖民地人民打败残暴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道路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
10.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诞生于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人物中,促使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是 A B C D A.洪秀全 B.陈独秀 C.孙中山 D.毛泽东
|
12. 难度:简单 | |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D.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
13. 难度:简单 |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保卫战失利 D.天京变乱
|
14. 难度:中等 | |
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闻此诗者无不痛哭流涕。与该诗直接有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难度:中等 | |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是 A.割让大片领土 B.清政府巨额的赔款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
16. 难度:中等 | |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B.具有明显爱国性质,是彻底反帝的 C.对“清政府”和“中国”区别不清 D.没有区分清楚外来侵略和外来文明
|
17.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历程的史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箫湘(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
18. 难度:简单 | |
决定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特殊国情 B.共产国际的指示 C.毛泽东思想 D.苏俄的革命经验
|
19. 难度:简单 |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美国军队
|
20. 难度:中等 | |
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
21. 难度:中等 | |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
|
22.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深受美国的压迫与剥削 C.苏联威胁日益严重 D.法国与西德已开始和解
|
23. 难度:中等 | |
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庆祝大会上提出“60年前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这里的“创举”是指 A.民族聚居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自决制度 D.内地与内蒙古对口支援制度
|
24. 难度:中等 | |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句话主要是指 A.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
25. 难度:简单 | |
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战争,推行“坦克式的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A.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极世界的一员 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极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1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3分) (2)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3分)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4分)
|
27. 难度:困难 | |
2007年9月21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中华民族复兴,促进世界繁荣”专刊,对民族复兴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推出系列专题《复兴之路》,指出中国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地迈好每一个脚步,细致入微地倾听外界的每一个声音。中国以一系列和谐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中国正积极地融入国际秩序,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正是想尽我们的力量去理解和叙述我们这个伟大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据此回答:(14分) (1)近代中国和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哪些重要不平等条约?(4分) (2)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7分)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正积极地融入国际秩序,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请用史实说明。(3分)
|
28.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12分)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6分) (2)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6分)
|
2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侍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国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之中,不得不忍负重之苦心,来处理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4分)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3分)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一,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依据材料四,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