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2. 难度:简单 |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
3. 难度:简单 | |
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积累了生产经验
|
4. 难度:简单 | |
某一时期,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同时,社会经济的其他的重要现象还有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城市贸易打破坊和市的界限 C.传统的“重农抑商”逐渐废止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
5. 难度:简单 | |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
6. 难度:简单 | |
清朝后期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针对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政策,下列评价正确的有 ①这一政策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这一政策与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倭寇侵扰和西方殖民扩张相关 ③这一政策就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④这一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乃经土地而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土地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B.本质是土地公有制 C.在西周盛行 D.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有可能涉及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统治者可以通过均田制加以克服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抑制土地的兼并
|
9. 难度:中等 | |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
10. 难度:简单 |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宗教思想传播
|
11. 难度:困难 | |
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
12. 难度:简单 | |
关于“东印度公司”的确切表述是 A.是荷兰和英国商人自发组成的联合公司 B.公司资金缺乏,主要依靠欺诈贸易获利 C.耗费大量资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政府支持,享有特权,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
13. 难度:困难 | |
17--18世纪英国、荷兰、法国之间进行的战争 ①本质上都是商业战争 ②目的是争夺殖民地 ③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较量 ④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
14. 难度:困难 | |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里所说的“缺乏刺激”是指 A.缺乏必要资金投入 B.缺少社会市场需求 C.缺乏技术成果创新 D.缺少政府政策保障
|
15. 难度:困难 | |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6. 难度:困难 |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17. 难度:中等 | |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18. 难度:困难 | |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D.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
19. 难度:困难 | |
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0. 难度:困难 | |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 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
21.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 该材料不能够说明 A.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 B.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
|
22. 难度:困难 | |
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需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需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是 A.有助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 B.有助于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C.对封建势力妥协 D.对外国资本有依赖性
|
23. 难度:中等 |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问题
|
24. 难度:中等 |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
2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两枚,表现了两个经典的重大事件。邮票的主图选用的是纪实性的照片。小明想为第二枚邮票加盖原地纪念邮戳,他应该去哪些省份 开国大典 改革开放 ①江西 ②安徽 ③广东 ④四川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
26. 难度:困难 | |
下列有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27. 难度:简单 | |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
28. 难度:困难 | |
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涵义是 A.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所有制形式 C.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D.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
29. 难度:困难 | |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使之转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新型的农业体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方向
|
30. 难度:困难 | |||||||||||||||||||||
下表数据的变化表明
A.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C.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D.公有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
3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戮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四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 “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回答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及原因?(3分) 根据材料二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2)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封建社会末期分别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原因是什么?(4) (4)材料四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2分) “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
32.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国家开始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②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③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推动了世界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④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新航路开辟对于欧洲的影响什么? (2)对于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是什么(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角度说明)(5分) (3)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什么?(2分)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是什么(3分) (4)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3分);分析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有什么变化?(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