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河南淇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绪论中说:“希腊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便进入分崩离析的过程中:这不仅使有关人的天职和使命问题变得愈来愈有必要作科学的调查研究,而且使有关正当的生活行为的教导成为首要目标,最终成为哲学或科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便获得了基于科学原则的生活艺术的实践意义——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早已为这种涵义开辟了道路。”这里的“这种涵义”是指哲学应关注于对人的

A.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的研究              B.天职和使命的研究

C.生活行为的研究                        D.本身的研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欧洲人在评价一一项发明时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报偿后代的劳动。”这项发明是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变异》说“(英国)工党刚出现时,曾被当时的两大党(保守党和自由党)共同视为危险的敌人,特别是1918年工党发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正式纲领后,情况更是如此。但是工党在1924年和1929—1931年连续两次执政所取得的政绩表明,它不过是英国现存政治体制内的一支力量。这以后,工党就以两大党之一的面貌出现了,尽管其‘公有制’纲领从未取消,但实际上它并不打算全面执行。”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工党是资产阶级政党                B.英国工党就是英国的共产党

C.工党上台改变了英国政权的性质           D.工党上台的原因是30年代的大危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21年至1 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这一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 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产生民主制度的根源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观察《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唐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清军入关后,东北地区加快开发

C.长期战乱是自然植被退化的根本原因

D.我国的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向全国扩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大预言:2049的世界》认为:“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下面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           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C.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D.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贸易发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钱乘旦对英国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以下属于英国 开创的“新的文明”的是

①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开展工业革命    ④首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剑桥中国晚清史》写道:“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下列对“改革派”的评价错误的是

A.改革派主张以商业救国                  B.改革派在中国掀起“西学东渐”高潮

C.本质上改革派并不反对西方侵略           D.改革派的阶级本质注定了改革的结果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历史批判哲学家阿诺德.J.汤因比在总结西欧扩张时说:“世界与西方之间的冲突至今已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下列对于    西方能够狠狠打击世界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欧洲一体化起步早                      B.率先进行全球扩张

C.全面开展科技革命                      D.成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人体结构》是创立近代解剖学的尼德兰外科医生维萨留斯于1543年写成的著作,书中附有大量插图,对于研究人骨、脉、脑及内脏等贡献很大,为后来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进行血液循环研究打下了基础。天主教会认为他的研究成果“大逆不道”,西班牙宗教 裁判所宣判他死刑。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维萨留斯的研究有利于人类自我认识       B.封建教会束缚了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C.《人体结构》使神创世说受到致命打击      D.科学发展有力地打击了宗教神学观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观察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 

②传统农具仍是主要的劳动工具

③保守观念是农民采用农机具的最大障碍

④民国政府的倡导,促进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   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   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

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在我国,则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 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 均其势力”。据此分析,表明蔡元培推行军国民教育的目的是

A.倡导军国主义                         B.维护军人政权

C.鼓吹军人革命                          D.外收主权,内抑独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存天理灭人欲,它本来是理学思想中一种卓越的自我修养,属于精神的领域,现在却成为面对广大民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伦常,沦落为扼杀人性的软刀子。”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的理论缺陷    B.理学的教条化      C.理学的逐渐落伍    D.理学的官方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

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当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法国进行了政治革命的时候,德国进行的是、也只能是思想革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三种类型的革命极大地塑造了近代西方文明

B.不同类型的革命是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的

C.革命由经济、政治再到思想领域,符合唯物史观

D.马、恩的判断体现了对德国革命的失望心情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读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下图),影响新时期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经济区域化的结果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将它移植到史学领域,反映黄土高原地区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因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化建设侵吞了大量的林地

B.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

C.因道路、房屋宫室的大规模建设而致使森林减少

D.因人口的增长及对木材消耗的扩大导致森林减少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希腊

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                    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当时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      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某历史小组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欧共体的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经济实力增强”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

C.世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在此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欧盟”。这主要因为

A.经济联系日趋增强                      B.民主制度广泛建立

C.国际局势趋向和平                      D.民族特性逐渐消失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均田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材料体现出

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关注农民利益③抑制商业发展④力求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马克思认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

A.给亚非拉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B.有利于落后地区旧制度的瓦解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该观点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A.自由主义         B.人文主义          C.人道主义         D.理性主义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美元贬值         B.计划指导          C.减耕减产         D.以工代赈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有西方学者指出:“毛泽东的继承者发起了‘现代化,运动,不仅采取了以前被视为‘修正主义者,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走得更远。”这些“措施”包括

①部分恢复个体经营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③努力改善外交环境④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1980年,意大利记者提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时,邓小平明快、干脆地回答:“永远保留下去。”这体现了

①毛泽东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之一

②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毛泽东功过的客观评价

③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邓小平理论奠定基础

④邓小平的政治智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  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            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           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           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            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            民所当汲汲者也!”“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            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            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

材料二 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    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           对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           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           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材料三 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    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            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           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            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            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           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如果          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即由五族          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

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 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这种民族的共和精神应当抛弃过去华夏民族狭隘的家族、宗法团体与小血缘思想,以国家和大民族精神为重。他说:“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     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           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所以,           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来振兴国家,并强化对民族、国家认同性的认           识,是解除亡国灭种之忧的最佳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法宝。

(1)依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6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从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 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     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       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     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       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       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4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 分立”思想。(4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