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检测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史书记载,“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做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过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汉化政策         D.新租调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人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义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人兴十木之役。’丁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D.政府无偿救济,力求社会公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

A.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

D.改革后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据统计,1860年至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此期间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B.农民赎买土地使贵族地主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C.沙皇统治被推翻

D.工业革命的推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新兴地主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大力推广改良工具,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

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

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                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

C.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                  D.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B.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C.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D.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B.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C.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已成社会风尚

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设议院,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关于1861 年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改变了地主土地占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B.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封建残余

C.在农民起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D.使两国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邓克垚《世界文明史》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与王安石围绕什么问题而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我们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争论的实质,并指出变法触动了哪部分群体的既得利益。(6分)

(2)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中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6分)王安石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有哪些?(4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长时间以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6分)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4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12分)

(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8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